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好父母

阿达丽

儿童心理专家

扫码进入高情商培养课堂《儿童社交能力训练营》。

1 儿子竟然跟“捣蛋鬼”做朋友

Q: 5岁儿子最好的朋友是个捣蛋鬼,会故意把儿子书包上的挂件扯掉、帽子扔到地上踩,还会故意推搡他。老师建议儿子别跟那个男孩玩儿了,但儿子说自己很喜欢他,对方也喜欢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Q: 对孩子而言,3~6岁是一个自觉不自觉地受他人影响的阶段,幼儿园作为第一个小型“社会”,在此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孩子8岁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占主导地位。就像温和的父母养不出暴躁的孩子,而有教养的父母也养不出习性恶劣的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如果孩子的言谈举止有变化,父母一定要先反思自身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否有问题。除此之外,问题中的家长还需要考虑这位小朋友的“捣蛋”行为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自己的孩子?

“捣蛋鬼”这些行为背后其实也是有需求的,是需要教师的关注?还是只是觉得好玩儿一时兴起?这些都需要老师通过观察、和家长谈话等方式去找到缘由并帮助他,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其贴上“捣蛋鬼”的标签,让小朋友都远离他。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希望教师运用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来引导孩子,结合家庭教育,一起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这份求助中对教师做法的描述属实,那么这是一种非常没有专业素养甚至有违师德的行为。

家长先不要盲目阻止和干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易受影响,但可塑性也很强。可以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为什么喜欢那个孩子,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引导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和言语,鼓励他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去影响对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能无法精准控制孩子的成长环境和身边朋友,但是,父母的影响力一定比其他任何人都大得多。

2 女儿从来不会说“不”

Q: 8岁女儿不会拒绝,比如她吃多了零食,我让她别吃晚饭,她就真的不吃;她喜欢的文具,别人想要,她也拱手送人。担心她变成讨好型人格,我让她每天至少3次跟我说“不”。女儿也乖乖照做,让她回家就做作业,她说“不”,让她多吃青菜,她也会说“不”。老公说我这样是在害孩子,您觉得呢?

Q: 这位妈妈的做法何止在“害”孩子,简直是在剥夺孩子“活着”的权利。从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不会拒绝,对妈妈言听计从,连每天说3次“不”这种荒谬可笑的做法竟然都不拒绝。事实上,不会拒绝只是一个表征而已。

一岁后,孩子开始探索外在世界,喜欢到处跑,没有安全意识,如果家长以“安全”为名处处限制,孩子就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到了两岁,孩子开始建立“自我效能感”,即“我很了不起”的感觉。而上一阶段被限制的孩子,加上父母事事操办,就不会产生效能感,只会变得安静、顺从,内心也会埋下“自卑”的种子,因为身边的小朋友都可以,唯独自己不行。到了3岁后,孩子开始通过身边人对自己正面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对自己“你真棒”的夸奖,形成“主动性”和“自主性”,前两个阶段都没发展好的孩子,肯定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只会变得越来越听话、顺从。到了幼儿园,孩子就会表现为不敢抗拒别人,出现讨好行为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主见,丧失对任何事情的主动性,对父母言听计从,“好孩子”就此诞生。

妈妈要先放下对孩子的掌控欲,把一切权利还给孩子。哪怕孩子的决定有各种“不好”,也要学会尊重和放权。只有父母逐渐退出孩子的世界,孩子尝试行使自己的权利,真正体验到做主的快乐,自我意识才能修复,所有不好的表征才会瓦解,孩子也才能真正地成长。

玄圭 责任编辑
E:87063527@qq.com T:010 5102 6331 DpJv024PyVR9A9UsPi8/C2cGFaQxQWKFS1sPhwgsyOh8TKVmyQ+hLZCaJKlSeY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