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一”特别策划

为何成年人也热衷过儿童节?

策划|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王人平 肖雪萍

| 策划人小语 |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过儿童节的成年人越来越多。“原来过儿童节的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儿童节活动”“成年人更需要儿童节吗”等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2亿。快餐店里的儿童节定制玩具被抢光,玩得最欢的是成年人;“00后”“90后”甚至“80后”喜欢的怀旧零食也在儿童节这天销量猛增。

为什么成年人也喜欢过儿童节?这些喜欢过儿童节的成年人,为人父母后会对亲子关系带来哪些影响?本期策划,我们带您一起寻找答案。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也热衷过儿童节?只是因为拒绝长大,想一直做个宝宝?其实还有可能是他们在儿时没有享受过儿童节,甚至不曾拥有过一个真正的童年。

三张胖脸幸福满满

打着儿子的名义,过着我的儿童节

文 | 云帆

每个儿童节,我都会给儿子买很多礼物。在“双十一”都能保持冷静的我,总在“六一”儿童节变得头脑发热、毫无节制。

去年儿童节,我提前一个月就列好了给儿子的礼物清单。我一遍遍叮嘱客服,确保这些礼物能在6月1日当天送达。我想象着儿子收到一堆礼物时开心的样子,觉得心里特别满足。

儿童节当天,我把20个快递箱摞在儿子面前,慷慨地说:“儿子,这些都是妈妈送给你的儿童节礼物!”

“妈妈,我爱你!”儿子很兴奋,搬来小板凳坐下,开始一一拆快递。《樱桃小丸子》漫画书、红楼梦手办、酸角、辣条、水上套环玩具、洞洞乐……把所有快递拆完后,儿子怏怏不乐地说:“不喜欢!”他把礼物踢到一边,气哼哼地跑了。

看着散落一地的礼物,我才突然意识到:喜欢看《樱桃小丸子》的是我,儿子喜欢看的是《疯了!桂宝》;喜欢红楼梦手办的是我,儿子喜欢玩儿的是西游记手办;喜欢吃酸角的也是我,儿子喜欢吃的是巧克力……原来,我是在给自己买儿童节礼物。老公一边帮我收拾礼物一边问:“这是小孩子的节日,你为什么这样上头?”

是啊,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我小时候从来没过过真正的儿童节。在父母心里,儿童节不算节日,当然也不会送我礼物,或者特意给我做一顿好吃的。儿童节给我的回忆,就是被动地参加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

其实我的整个童年都没有零食和玩具,那时候,家里经济窘迫,父母上有老下有小,要用微薄的工资养一大家子,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妈妈总担心我吃零食会坏牙,而治牙很贵;爸爸觉得小孩子玩玩儿泥巴就长大了,买玩具纯粹是浪费钱。

意识到我只是想通过儿童节补偿自己之后,我知道自己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孩,一直偷偷地羡慕儿子能够拥有零食和玩具。以后,我还会期待儿童节,并且在这一天买一件自己心仪的礼物,取悦内心的小孩。 宫崎骏说,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不会因为自己喜欢过儿童节而感到羞耻。

今年儿童节,我会按照儿子的愿望清单,给他准备一份礼物。其实,礼物不在于多少,只要是儿子真心喜欢的,他就会开心。我也得到了成长:身为妈妈,一定要分清哪些是自己的需要,哪些是孩子的需要;永远不能用自己的需要来代替孩子的需要。

当我们成为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的童年不留遗憾?可以看看以下两位父母是如何做的。

牛亚玲与妞妞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拾取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时光

受访者 | 牛亚玲 文 | 焦晓辉

我是一个超龄儿童,不仅喜欢过儿童节,而且每年必过。

作为“85后”,我小时候的儿童节多半是和同学们参加学校举办的“庆六一”集体活动。我内心总是期待,爸妈这天能带我去儿童乐园玩儿,去动物园看猴子和大象。但他们工作太忙,也可能是忽视吧,很少专门给我过儿童节。那时,我总觉得,自己压根就没当过儿童。因为妈妈是老师,我的童年过得很单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年儿童节也都过得平淡无奇。

小时候没疯玩儿过,没尽情享受过儿童节的快乐,长大后的我时常会有些遗憾,因此格外期待儿童节。没孩子前的儿童节,我会为自己订小蛋糕,和闺蜜或先生去游乐园坐摩天轮、旋转木马,去娃娃屋夹娃娃,去大型游乐场玩儿各种有趣的游戏项目。

有了女儿妞妞后,我则更加注重仪式感,会用心策划、编排一些有创意的节目。比如,在家里的地面、拐角摆上妞妞喜爱的卡通人物、美食,给她制造惊喜;带妞妞去美发店做漂亮的发型,给她拍写真,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带着妞妞去动物救助站喂养流浪动物,培养她的爱心意识;还会在户外租场地,组织妞妞和小伙伴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每年儿童节,我俨然是孩子王,带着妞妞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一起嗨,尽情享受儿童节的快乐。

妞妞3岁那年的儿童节,我邀请她的5个小伙伴及其妈妈来共同庆祝。我们在一起做游戏“找妈妈”,6个妈妈并排坐着,穿上同样的衣服,戴上同样的头套和眼罩,不出声,孩子们通过摸妈妈们的手找自己的妈妈。

结果,6个孩子都坚定地站到了自己妈妈跟前。妈妈们摘下头套和眼罩一看,既惊奇又开心: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没有一个认错妈妈!孩子们紧紧搂着妈妈,叽叽喳喳地告诉小伙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妈妈!”我悄悄问妞妞:“你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妞妞说:“我闻出来的。妈妈的手上有妈妈的味道。”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圈中打转。

自从有了妞妞后,我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她,但也时常感到迷茫无措:到底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呢?妞妞的话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最喜欢闻妈妈的头发,因为她的头发总是香香的,那是妈妈的味道,让我很有安全感。但妈妈是一位老师,工作很忙,每天下班回家后,还要批改学生的作业到深夜,很少陪伴我。生了妞妞后,我还会做闻妈妈头发的梦。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我要给妞妞一个幸福的童年。

我觉得,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多少,而要常态化、持久性、多花点儿心思,让孩子感受到“我是重要的”“我是被爱的”。儿童节很重要,但是孩子的童年不是只有儿童节。

每天晚上,我会带着妞妞一起看月亮和星星,给她讲述星月的美丽传说;也会陪她做亲子阅读,她居然会天马行空、奶声奶气地编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这让我特别惊喜。

我做瑜伽时,妞妞总会上前捣乱。我灵机一动:“妞妞,我们做个游戏,好吗?”妞妞听了高兴地点头拍手。我让妞妞躺在瑜伽垫上,在妞妞脚下放一些小玩偶,头顶放一个盒子,再让她用脚把小玩偶夹到头顶的盒子里,并设置一些小惩罚。比如2分钟内夹3个以下惩罚做几个俯卧撑、单脚跳等简单运动。这个小游戏既增强了亲子互动,还让妞妞开开心心地锻炼了身体。

周末,我会带妞妞去公园收集落叶,再手把手地教妞妞做成小星星、小花瓶等各种形状的漂亮标本。妞妞特别喜欢做树叶标本,因为它既可以做书签,还可以送给小伙伴,分享后的快乐是双倍的。

今年儿童节,妞妞和我约定,邀请几个同学和他们的父母进行野外露营,共同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王人平父子去西双版纳参加热带雨林夏令营

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

文 | 王人平

又到了儿童节,回想自己的童年,对这个节日是非常期待的,因为那个年代,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除了春节有压岁钱外,就只有在“六一”时,父母会给一些零用钱,可以用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玩具和书籍。偶尔,父母也会给我买件新衣服,那会让我一直高兴大半年。

今天的孩子对于儿童节的期盼已经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毕竟,孩子想吃的、穿的、玩的不必非要等到某个特定日子才会拥有,父母基本都有能力和意愿在日常去满足。那么,今天的父母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呢?

记得孩子小学阶段,每年儿童节,学校都会放一天假,我通常约上几位朋友带孩子们去郊外游玩,一起感受天地之大、自然之美、父母之爱、同伴之谊和游戏之趣。

我坚定地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孕育和滋养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其自身所蕴含的智慧,要远胜于人类实践和思考所能总结出的有限经验和知识。所以,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老师。一个孩子亲近自然的过程,就是与天地对话、与生命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己、构建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正如大思想家爱默生所说:“培养好人的最大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同时,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一起徒步、观鸟、溯溪,彼此聊聊最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儿过的网游。找到空旷的场地,我们还会带孩子一起玩儿爸爸妈妈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比如跳皮筋、打口袋、捉迷藏等,既放松了身心,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至于城市的热门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点,我一般不会选择“六一”这天带孩子去,因为人实在太多,体验并不好。其实,孩子真正要的是跟父母、朋友在一起交流互动的机会,是一种轻松、自然、愉悦的生命状态,而不是一定非要在这一天去多有名的地方、吃多丰盛的大餐、看多热门的电影。

说到这儿,想起一位朋友跟我讲过的一件事。作为企业负责人,他工作非常忙,平时很少陪伴孩子。终于在儿童节这天抽出时间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不巧遇上堵车。朋友很恼火,自己放下许多重要工作来陪孩子看电影,却误了时间,于是不停地发牢骚。这时,女儿从后座向前探头跟他说:“爸爸,别生气了,我们现在不是在一起嘛!”

是啊,“在一起”才是我们的初心啊!可遗憾的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容易为形式和目的所困,走得太匆忙、太功利,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幸好,孩子比我们离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更近,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知道什么是对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所以,无论是儿童节还是日常,父母都要立足当下,给孩子专注的陪伴,这比去哪里、做什么重要得多。别因为走得太快、太急,而忘了我们出发时那个简单的初衷——和孩子在一起。

记得有一年“六一”,我也是提前与朋友约好一起带孩子去郊外玩儿,结果当天下起了大雨,我们就临时找了家“密室逃脱”,选了一款叫《龙门客栈》的主题游戏一起闯关。看似简单的任务,玩儿起来并不易。要打开每一道门,先从线索找起,这里不仅涉及观察、记忆和判断力,还用到数学、历史、诗词等知识,更离不开逻辑推理、想象力和团队合作。

在孩子们看来,这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游戏,在我看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式、项目式的学习过程?有些关比较难,孩子们长时间找不到线索有些急躁和厌烦,但这都抵不上找到新线索的喜悦和最终通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这让我想到了网络游戏,很多父母对孩子玩儿网游总是很担忧和排斥,有的甚至干脆禁止。其实,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现实游戏,都可以帮助孩子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缓解压力、提升能力,发展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对孩子而言,游戏和现实是统一的,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现实就是他们的游戏。父母要意识到,游戏是孩子对未来生活的预演,今天孩子如何游戏,未来就将如何生活。

近几年,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大程度上与孩子们缺少户外运动、亲近自然和群体游戏有关。无论是运动、大自然还是群体游戏,对孩子而言都有治愈和滋养的作用,能缓解孩子的压力,平和孩子的情绪,修复孩子的创伤。在群体游戏中,孩子还可以发展很多底层的品质和能力,比如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合作与竞争、妥协和坚持、规则意识、领导力等,这些能力都可以帮助他们成就更好的自己。

虽然我很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有趣味、有温度、有仪式感的儿童节,但我深知,陪伴、游戏、亲近自然、同伴交往是整个童年的主题,而不是儿童节的特权。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内在特定的主题和意义,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为另一个阶段做准备的。努力守护和捍卫孩子的童年,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一份童年厚礼,也会为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也许,孩子的童年只结束于一种出了家门却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缘起于孩子留在家里刷题、刷手机;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次考试、一场竞赛,而缘起于父母认为成功只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也许童年只结束于假期的某个补习班,而缘起于父母对孩子的无限期待……让我们尽力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整、充实的童年吧,而不仅仅是在儿童节这一天祝他们快乐。

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欢度儿童节,对亲子关系有哪些好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儿童节

文 | 肖雪萍(资深心理咨询师)

作为小孩子的专属节日,儿童节的快乐也逐渐蔓延到成年人的生活里,不少自诩大朋友的成年人会在这一天跑来蹭小朋友的快乐。他们晒礼物,吃儿童餐,甚至给自己买玩具。这些行为看似幼稚,实则正常。毕竟,人们需要通过节日仪式给平平淡淡的普通日常加点儿味道,添点儿颜色。在小朋友的儿童节,重温童年时期的回忆和感觉,不但别有一番浪漫,还有不错的减压效果。

每个成年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从这个角度来说,成年人——尤其是为人父母者——蹭儿童节,有着非常积极的心理意义。

在儿童节重温童年的感觉,是成年人连接内在自我,陪伴和安抚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发展的好方式。 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大脑是终身发育的。也就是说,哪怕是成年之后,大脑也依然在不断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也是很多老年人仍然能够接纳新观念、学习新技能的原因。

当父母关注自己的内在小孩,同时力所能及地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就意味着他们正在进行自我关怀和自我照顾。这种正向的心理体验将会刺激大脑神经元产生新连接,促进人格的健康整合,提升父母的养育功能。很多父母都在寻求养育优秀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殊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自信、幸福、满足的大人,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可模仿、参照的理想形象。

高高兴兴过儿童节,全心体验仪式感,可能会唤醒父母沉睡的童年记忆,想起很久之前身为孩童时与自己父母的相处故事和心理感受。 对快乐和不快乐回忆的梳理,将有助于父母转换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审视亲子关系和生活环境,体会孩子的感受,思考孩子的需求,调整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比如继承自己父母做得好的地方,扬弃他们犯过的错误,不把自己童年时受过的苦在孩子这里重演;做一个比自己父母更能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父母,即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育环境。

经常和孩子一起过儿童节,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一方面,是保有鲜活的童心,父母可以时常蹲下身,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更能看见和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发展统合完整的主体感受,塑造完整的人格,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和游戏时光,不但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还是加强情感纽带、培养家庭凝聚力的好方式。

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吸收到的爱和关怀,是人们确认自身存在性和自我价值的土壤,在成年之后遇到挫折、打击和困难时,也将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心理资源。

本刊观点

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只有长皱了的小孩。在儿童节,让我们一起遛遛内心的小孩,同时不要忘了,当我们成为父母,要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使他不必像我们一样,等到成年后借助儿童节来弥补自己缺失的那份属于孩子的快乐。

付洋 责任编辑
E:424754182@qq.com T:010 5102 6332 tllIx01YHQ5EcMgc1i1zL4QGKQFWe2NVP12JmSl6rND82ikTGisk0Frk8FkgOS7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