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方法

个体构建心理基础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最重要的一步,是“我”是否被这个世界所接纳?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真实的情绪感受、真正的需求,不曾被很好地理解、接纳和满足,他就会躲在厚厚的防御机制里,与父母渐行渐远,与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无法发展出对自己、对他人的共情能力。

近几年网络频繁曝出青少年自杀的事件,每每读到这样的报道,都不禁让我们悲从中来,扼腕叹息。对于这样的情况,许多人都在追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不是缺少挫折磨炼?这只是表面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不被共情,缺少爱与安全感。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在本能地去获得父母的认可与爱。有同理心和共情力的孩子,内心的温暖、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都是从父母那里习来的。如果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及时的回应,以及必要的共情,孩子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做错了。没有被温柔对待过,便没有机会习得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攻击、自我惩罚,都是把愤怒和否定指向了自己,当这种否定和惩罚达到极限,就会发展成自我毁灭。

为人父母者,无不对子女心存一些期待,希望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竭尽心力地去引导和教育。初衷是好的,尽职尽责也没有错,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特别是在孩子做错事、犯脾气、看起来不那么可爱的时候,又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是厌烦、批评或指责,还是尊重、理解和信任?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的一幕情节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一个女孩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然而,妈妈冷冰冰地回应道:“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是因为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女孩很委屈,一边擦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可妈妈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要拍你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女孩意识到,无论自己说什么,都无法获得妈妈的理解,便带着眼泪走下了台。

不可否认,这位妈妈在生活中很关注女儿的一举一动,也有望女成凤的期待。可是,这样的教育似乎有些冰冷,妈妈的关注点是孩子有没有比其他人更优秀,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成绩,至于孩子的想法、情绪和感受,却从未被看见。

当女孩说出自己的心声时,妈妈一直在强调“当你……时,我觉得我要……”自始至终都是在说“我”,全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诠释问题,没有一个字是在共情孩子。在整个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没有被看见、被理解,所有的努力和优点都没有被认可、被肯定,她怎么能不委屈、不难过、不失望呢?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孩子的心犹如一座孤岛。父母与子女是世间最美好的相遇,父母为孩子好也无可厚非,但是相比“为你好”,孩子更想要的是“我懂你”,是发自内心的接受、理解与连接。当孩子得到父母深深的共情,感受到真正的被爱与被接纳,他才会有更多的勇气和底气去面对未来,过好自己的人生。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却本着为孩子好的心意,强迫他们遵从自己的意志,其实就是赤裸裸的情感绑架。

共情孩子,意味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能力和意愿,以善意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否定或排斥。共情孩子,意味着要全身心地倾听,鼓励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不打断、不做价值评判,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并给予相应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听且听懂了。做到尊重与倾听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转化情绪,思考解决问题之道。

比如,当孩子写作业拖拉时,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去处理,只会让孩子的抵触情绪更强烈,甚至会和家长唱反调。此刻,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他是遇到了困难,还是心里惦念着其他的事?从善意的理解出发,就可以跟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不带评判地去聆听他的真实想法,给予全然的接纳。

别小看这个过程,当孩子的感受、动机和愿望得到了共情后,他的情绪就会流动起来,释放出压抑在心里的负面能量。此时,再跟孩子去探讨行为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因为在共情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绪得到了梳理,他能够摆脱情绪的困扰,在理性的状态下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处理问题的选择,如“我先玩半小时,再去写作业”“我把没有掌握的部分重新学习一下”“我希望妈妈陪着我做这件事”。

世界上多的是爱孩子的父母,少的是懂孩子的父母。爱,不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纠正行为上的偏差,正如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中所言:“如果没有共情所赋予的相互理解和积极参与,爱就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简单词汇。共情,让爱有了高度、分量和平衡;共情是爱的血与肉,是它跳动的心脏,是它求索的灵魂。共情,让爱成为爱。” hWDaKvNU+LNlXzxEv09v4WFrB8bXo5V9YHD/b8S1E8MXM60A1wBD1Ctfm62F8h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