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的联结:会传染的疼痛

打开新闻软件,但凡有关于孩子生病或受伤的报道时,底下的评论中总是会冒出这样的字眼:“有了孩子以后,看不得这样的消息……”显然,评论者共情到了为人父母在面对孩子病痛时的悲伤与无力,同时也深刻地体验着那份“痛在你身,疼在我心”的煎熬。

对他人的遭遇表示理解,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样的体验我们并不陌生。然而,我们能否真的感受到他人身体上的疼痛呢?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身体疼痛可以由一个个体传递给另一个个体。实验的设置是这样的:A组小白鼠被注射了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有毒物质会引发炎症,当炎症发作时,小白鼠就会感觉到疼痛。B组小白鼠没有接受任何注射,不直接感受到痛觉,只是被安放在A组小白鼠的旁边。

实验开始后,接受注射有毒物质的A组小白鼠很快感觉到疼痛,而未被施加痛感刺激的B组小白鼠也表现出了疼痛反应。测量结果显示,B组小白鼠虽然只是旁观者,可它们感受到的疼痛不亚于A组的小白鼠,甚至可以说,它们感受到了和A组小白鼠一样的痛苦。

作为对照组的C组小白鼠,被放置在另外一个房间,它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均未感受到A组小白鼠的影响,结果显示,它们并没有表现出痛觉反应。然而,当实验人员把表现出痛觉反应的一部分B组小白鼠和C组小白鼠放置在一起时,C组的小白鼠纷纷受到了B组有痛觉反应的小白鼠的影响,也开始表现出痛觉反应。它们虽未受到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但在嗅觉中感受到了同类的痛苦。最终,C组的小白鼠都出现了痛觉反应。

很显然,真正接受痛觉刺激的只有A组的小白鼠,但A组小白鼠的痛苦却传递给了B组和C组的小白鼠。这个实验表明,痛苦是可以传递的。为了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痛苦同样可以传递,伯明翰大学的两位学者专门组织108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实验。

研究学者安排被试者观看一些令人感到疼痛的画面,如病人接受注射、运动时受伤等,然后让被试者说出自己看到这些画面后的心理感受。结果显示,有近1/3的被试者表示,他们能从其中至少一个场景中感受到疼痛,这种疼痛不仅是情绪反应,还包括生理疼痛。

对于能够产生感应式疼痛的人,研究学者将其称为“反应者”,而那些未感到疼痛的人则被称为“无反应者”。随后,他们在两组人员中各挑选10人,安排他们观看3种不同的场景:一是忍受疼痛的场景,二是令人感动而非疼痛的场景,三是普通场景。在被试者观察这些场景的时候,研究学者会通过仪器密切关注他们的大脑活动情况。

结果表明,无论是反应者还是无反应者,他们在观察疼痛场景时,脑部的情感中心都会变得活跃,只是反应者大脑中感受疼痛的相关区域比无反应者激活更强烈。当反应者看到令人感动的场景时,大脑中感受疼痛的区域会慢慢平静下来。为此,研究学者认为,该实验结果可以充分证明感应式疼痛的存在。

这种能够感受到他人疼痛的特质被称为疼痛共情。在人类以及猴子、老鼠等很多动物的身上,都存在此类现象。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动物允许自己被疼痛“传染”,一定是有其原因和意义的。其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理解孩子疼痛感受的父母更加懂得照料、帮助和保护孩子,完成代际的基因遗传。同时,共情也能帮助动物理解同伴的处境,从而予以帮助,保证种族的延续。 KLV1aejOIrJ3r7BBLhHPthLe+1wyTT1hAQzmoDmhzK9RM4nRnvgwQ3L7Oz92ORB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