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十几年前,第一次接触抑郁症患者。身为朋友的我,拼尽力气想要“拉”对方出来。

当她感到沮丧、悲观时,我安慰她要用乐观的视角看问题;当她沉浸在自我怀疑与否定中时,我劝她不要胡思乱想;当她低眉垂丧陷入绝望之中时,我被那份压抑卷入,萌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只想着快一点结束交谈,逃离自己无法掌控的氛围。

回首过往,不可否认的是,我为了帮助深受抑郁煎熬的朋友做过很多努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真正地帮助到她,也未曾给予她真正需要的东西。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她在豆瓣里给我发了一封私信,转述了一个和“蘑菇”有关的故事:

有一位精神病人,总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他每天都会打一把伞蹲在路边,不吃不喝,就像蘑菇一样。医生想跟他沟通,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最后,医生干脆效仿他,也打一把伞蹲在路边,一蹲就是好几天。

终于有一天,病人注意到了医生的存在,就问:“你是谁呀?”

医生说:“我是一只蘑菇啊!”

病人点了点头,继续当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四处溜达。

病人很惊讶:“你不是蘑菇吗?怎么还能走来走去?”

医生说:“因为我是一只悲伤的蘑菇,蘑菇悲伤的时候就会到处走,它想知道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为什么都不理我?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其他的蘑菇吗?”

病人点点头,跟着医生一起走了。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面包吃起来,病人问:“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

医生理直气壮地说:“蘑菇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有道理,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病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仍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那时的我,透过故事领悟到了陪伴的重要性。只是,我所给予的陪伴是安慰、劝解、指明和训诫,而朋友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陪伴和共情,是在她身边蹲下来陪她做一只蘑菇,感受她的一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关系——亲子、爱人、朋友、同事、合作,都需要在共情中拉近距离。没有共情,就无法相互理解,也无法寻求支持、相互鼓励,共享温存与爱。只有关系中的双方都具备同理心,可以全然接纳和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时,这段关系才会变得深入、真实而亲密;如果总是被误解,给不到对方需要的理解与支持,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共情,说来简单,践行不易。

现实生活中,太多人误把怜悯和同情当成了共情:看到他人的不幸经历时,觉得对方很可怜、处境堪忧,看似慷慨地给予了施舍,实则并没有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处处都透着一份优越感;听到他人诉说心中的困惑与烦恼时,直截了当地给出建议,看似是在为对方解决问题,却未曾意识到这是以自我的角度和经验来看待对方的问题,而对方对这件事有自己的建构,此刻的他只是想要宣泄情绪。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说:“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真正的共情,是无论自己是否经历过,都会从对方的角度去想象他的遭遇、他的感受,不会贸然给出帮助,但愿意了解对方的需求,并尽力给予对方需要的支持。

希望借由这本书,让更多的朋友正确地认识共情、掌握切实有效的共情方法。当我们具备了同理心,给予了周围人深度共情时,我们所表达的心意才不会变成对方的误解,从而构建起更稳固、更持久的关系,收获更丰富、更有质感的人生。 xGFC2e2rKa7g5V5gzd8d6mlAneX8LZcr1teuTCZrGmOiVzWv7t0ORSRcp1y51e7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