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博或头条,会瞥见一些美好的情景,也会读到一些悲伤的情绪。看到别人遭遇了人生意外,或是饱受身心疾病的折磨,不少网友会在下方留言,而我们也总能在评论区里看到这样的字眼:“真的是太可怜了”“一定可以渡过难关”“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多陪陪家人吧”“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我们能说这些网友不善良吗?不,他们已经对网络上的陌生人抱有了最大的善意,因为能感受到对方的处境和痛苦,也愿意耐心地打出一些文字来表达对发帖者的安慰,以及对同类事件的感悟。只不过,这些声音对于发帖者而言没有任何帮助,许多发帖人根本不愿意去看评论,甚至选择禁止评论或删帖。因为这些话语里没有共情,只有怜悯。
什么是怜悯呢?就像是乞丐衣衫褴褛地在路边乞讨,路过的人们用眼睛上下扫了他一眼,从兜里掏出一元钱扔进乞丐的衣钵,而后扬长而去。这些路人觉得乞丐很可怜,处境堪忧,主动给予了施舍。可在做这件事情时,他们的内心却有着潜台词:怎么能把生活过成这样?要是孩子在旁边,还可能会以此为负面教材来点评:不好好读书,就是这样的下场!你想变成他这样吗?
共情,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怜悯则不同,它是对他人的不幸心有不忍,却没有把自己和对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带着一种优越感去给予安慰和帮助。
关于怜悯与共情的差别,我们可以透过电影《触不可及》获得更清晰的认识。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是根据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的自传《第二次呼吸》改编的,讲述了一个高位截瘫的白人富翁与一个来自贫民窟黑人护工之间的故事。
白人富翁菲利普,因为一次滑翔伞事故导致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找一位全职陪护来照料他的起居。由于薪水很高,不少专业陪护前来应征,每个人都极力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希望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这份工作。然而,菲利普对这些人都不满意。
直到一个名叫德瑞斯的黑人前来应征,菲利普对他产生了兴趣。德瑞斯曾经进过监狱,他不是真的想要得到这份工作,而是为了凑齐3个拒签来领取失业救济金。所以,他没有刻意营造第一印象,完全以真性情示人,言行举止都昭示着:这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没有良好的素养,更不具备专业的陪护技能。但是,菲利普却选择留下了他。
对于菲利普的决定,身边亲近的人都感到费解,为什么要在那么多优秀的应聘者中,选择一个看起来最不靠谱的人?菲利普的理由很简单,却也道出了他真实的处境和感受。
作为一名上层社会的富翁,菲利普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人,把他照顾得细致有加。可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把菲利普看成一个残疾人,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人。可是,德瑞斯对他没有差别对待,他不伪装,也不谄媚,言行举止里没有凸显任何的小心翼翼,对菲利普完全不存在同情与怜悯。在他看来,菲利普就是一个正常人,只是不能自由活动而已。
在后来的朝夕相处中,德瑞斯的粗心大意,制造了不少笑话:电话响了,他总是把电话直接递给菲利普,完全忘了菲利普根本不能动;要开车出门,让菲利普直接坐在副驾上,跟他一起兜风;菲利普讲解画道时累了,想吃巧克力,德瑞斯肆无忌惮地开玩笑说,没有手臂就没有巧克力,根本没有把残疾当成忌讳的话题,似乎菲利普和残疾没有关系。
德瑞斯所做的一切是无心的,完全是真性情使然,但这恰恰是菲利普最想要和最需要的。虽然他身体无法动弹,可他并不想被人可怜和差别对待。尊严是他心中不可被侵犯的一方净土,他渴望周围人能够像德瑞斯这样,把自己当成正常人一样看待。
某天深夜,普利普呼吸急促,感觉要透过不气。了解到这是药物的副作用后,当菲利普再次急喘时,德瑞斯立刻带着他出去透气,欣赏凌晨4点的巴黎。这一次,德瑞斯的行为是主动的选择,他进一步地了解了菲利普的病情,也感受到了无论何种肤色、何种身份地位,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无助是一样的。
在共情的连接中,菲利普把自己的心理状态完全呈现在德瑞斯面前,他说:“我真正的残疾并不是坐在轮椅上,而是失去心爱的妻子,我们曾经相伴25年。”德瑞斯完全理解,即便是一个高位截瘫的人,也同样需要情感的慰藉。这样的互动,把两人的关系再度拉近,友情的种子开始悄悄萌芽。
通过一次画展,德瑞斯开始对画画产生兴趣,并开始练习作画。菲利普了解到,德瑞斯画画就是为了卖钱,虽然他不认同德瑞斯的观念,却没有加以评判,他不能要求与自己出身、地位、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完全不同的德瑞斯,拥有和他一样的价值观。同时,他更没有因为可怜德瑞斯家境不富裕而施舍给他钱。带着尊重与理解,他选择帮助德瑞斯去实现愿望,将他的画出售,卖了11000欧元的高价。
尊重是无差别的对待,懂得是最深切的关怀,这是一部关于友情的电影,也是一个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的故事。无论身陷何种境遇,无论身份、地位、财富多么悬殊,都不要用怜悯对待他人。人生而平等,没人愿意接受居高临下的施舍,怜悯不是爱,尊重和平等才是。
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这段忠告:“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片芳草地,用自己的努力去维护这片芳草地不被侵袭和践踏。可是,当我们对别人表达怜悯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我们伸出了剪刀,去剪掉别人内心里那片叫作尊严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