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多么小心翼翼,人生总有些苦难是无法避免的,离别、丧失、病痛是属于所有人的必修课。从情感上说,谁都希望自己的苦楚能被看见、被理解;从理性上讲,有90%的安慰都是没有营养的,甚至像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想开点儿”“都过去了”“别太小心眼”……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在某一刻,就是想不开,过不去,也原谅不了。
朋友燕子出车祸截肢后,有人安慰说:“怎么不小心点儿呢?”这是安慰吗?听起来更像是补刀,给人撕裂挂血的伤口上浇一瓶子酒精。那轻描淡写的安慰背后,总有一股子幸灾乐祸和看热闹的腐臭味。这样的安慰很伤人,只是多数当事人出于教养不能让说话者闭嘴。
处在康复期的时候,燕子偶尔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自我调侃的碎片动态,然后就有人不断地称赞“你真是挺坚强的”,看似是在点赞鼓励,其实并没有走进燕子的内心。既然选择了活着,坚强不坚强都是没意义的,因为你无法选择,活一天就是坚强,至于真假别去探究,谁还会把心里的苦水拿出来,像雨水一样撒向人间呢?如此说来,是不是难过的时候,就得一个人扛着,扛到天昏地暗,扛到撕心裂肺,像彻底死过一回之后,再绝地逢生,凤凰涅槃?当然不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的伤痛,都需要在关系中疗愈。关键是,你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去倾诉?而倾听者给予的回应又是什么?
有些安慰之所以无效,甚至令人反感,是因为安慰者像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对当事人经历的一切指手画脚,发表怜悯和同情。难过痛苦的时候,我们需要同情吗?
不,我们不需要被谁同情,被谁可怜,我们需要的是共情。
同情,是站在我的立场看你的问题,觉得你可怜,安慰安慰你。其实,每一个痛苦的当事人,都用不着别人提醒他有多可怜,他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幸。有一个人同情他,他的痛苦就会加一分,同情多了,他也许就彻底崩溃了。
这就好比,你掉进了井底,眼看着天要黑了,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一个接一个的路人看着在井底绝望的你,叹着气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哎,真够倒霉的……”这就是赤裸裸的同情,伤人的同情。在同情者的面前,难过、脆弱、无助的我们,就像是被围观的“小丑”,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共情,是“站在你的立场去看你的问题,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与当事人的感受、情绪连接,让他的内心被看见、被理解,从而释放出一部分的痛苦。就像在你落入井底的那一刻,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你再坚持一会,营救人员马上就来了……”
曾经有公众号做过这样一期话题:人在什么时候最孤独?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故事,尽管内容不同,可多数人的感受是一致的:不是身边有人陪着就不孤独,而是内心最深刻的体验、最痛苦的部分,没有人能够与自己的灵魂产生联结。
网友素素说:“直到现在,茜茜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跟她渐行渐远,甚至把她从为数不多的朋友中彻底删除,不再来往。说我当时冲动也好,小心眼记仇也罢,我都不在乎。我只是觉得,在自己最脆弱无助、最难以启齿的时刻,把她当成了信任的对象,告诉她我的经历,可她回应给我的,连安慰都算不上,而对她自己的一通标榜,隐约带着一点庆幸她自己明智的意味。那么有才情的一个人,与我平日也算交心,却在那一刻让我彻底绝望。”
在消息的互动中,素素告诉我,她婚后发现丈夫及其家人隐瞒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丈夫患有尿毒症且已经在做透析。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多重情绪缠绕着她:第一,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她和丈夫是相亲认识的,而婆家人一开始就没有把真相告诉媒人;第二,她和丈夫已有感情,此时进退两难;第三,难过和自责,觉得自己很倒霉,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责备自己太过粗心,没有及早发现问题就选择了结婚。
在素素看来,密友茜茜算是一个有点儿想法的女子,故而就选择了向她倾诉。没想到,茜茜听后却说了一句:“怎么婚前没有做一个体检呢?结婚的计划也是太仓促了”,而后就开始说,她很不愿意去医院,也惧怕去医院,将来要找伴侣时,一定要找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素素关闭了对话页面,她感觉自己的心被捅了一刀,也把茜茜从心里彻底移除了。
在人生的艰难时刻,素素需要的不是补刀式的同情——“你真不幸,要是早点发现就能避免了”,这样的安慰不是安慰,是更进一步的伤害。她需要的是有一个人能够深刻地理解她的处境和复杂的情绪,让她觉得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还有人懂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经历的辛苦与不易,理解她的煎熬、自责与恐惧,激活她内在的勇气,去接纳和直面现实。
如果某一天,有人鼓起勇气向你述说他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不要劝他说“想开点”,也不要安慰他说“真是不幸”。你只要用心地听着,让对方知道,他内心里所有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想法都是被允许的,都有人能够听懂、能够接纳它们,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评判他,更不会试图用大道理去说服他、改变他,就已足够。在这个过程中,看似你没有为他做什么,可对他而言,你已经给了他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