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热播韩剧《我叫金三顺》里有一个桥段:女主角金三顺决定减肥,走进咖啡厅后,她心里默默地念叨:“拿铁咖啡热量太高了!我要戒掉拿铁咖啡,要把赘肉甩掉!”然而,真到了点单的那一刻,她脱口而出:“麻烦给我一杯拿铁咖啡,要加很多很多糖浆!”
每次想起这处情节,KIKI都会感慨:“当年嘲笑剧中事,如今已是剧中人。”
KIKI嚷嚷减肥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可美食就像是减肥路上的拦路虎,总是冷不防地搞袭击。所以,就像三顺那样,KIKI空有一颗减肥的心,却管不住贪吃的嘴。她的减肥大计总是三分钟热度,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5天。除了减肥这件事,更让KIKI痛苦的是睡眠问题,毕竟改变每天迷迷瞪瞪的状态比减肥难得多了。
KIKI每天下班到家的时间是7点钟,一路通勤很是疲累,她非常希望养成早睡的习惯,给自己争取8小时的睡眠时间。然而,每次都是9点钟爬上床,过了12点钟还没有合眼,心里默念着“今天要早点儿睡”,刷着抖音的手却怎么也停不下来。有时,劝慰自己说再玩10分钟,结果却任凭好几个10分钟悄悄溜走;有时,强迫自己放下了手机,辗转反侧几分钟,心里像长了草,又忍不住拿起了手机。
KIKI将这样的情形戏谑为:身体和灵魂发生了矛盾,熬夜是灵魂渴望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样的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白天的时间大都给了公交地铁、老板、同事、客户,下班后还要陪伴家人,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妈妈们,感触比KIKI更深。终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的干扰,不用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遗憾的是,此时往往已是深夜了,身体该休息了,可灵魂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么舍得睡去呢?
这是从生活和情感层面对“想早睡却忍不住玩手机”这一行为的解释,如果从趋乐避苦的心理机制层面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KIKI玩手机的这一行动,与将来的预期结果(早晨起不来,白天精力不足)发生了冲突,但玩手机的快乐是瞬时产生的,不用动脑子,很容易就能获得。相比而言,早睡带来的快乐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得逐渐养成习惯,才能凸显出它的益处。此刻,两个力之间的较量再次出现了。猜猜看,谁更容易占据上风?
快乐并不是常态,而是瞬时的情绪。正因为此,我们在生活中才难以抗拒那些廉价的快乐。关于这一点,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如是写道:“我们的内心、情感会记住每种行为立即产生的快乐或痛苦,但是如果行为是星期一做的,成功则是在星期五才实现,它就没办法把两者联结在一起。”
·为什么减肥的决心会败给甜美的奶油蛋糕?
·为什么明知熬夜不好还是忍不住频刷手机?
·为什么玩游戏永远比背单词更让人兴奋?
·为什么情绪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冲动消费?
·……
我想,现在你应该知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无论是吃蛋糕、玩手机,还是打游戏,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投入其中立刻就能回馈给人以快乐,哪怕它是廉价的、劣质的。然而,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要忍受锻炼时和锻炼后的肌肉酸痛,要不断重复地学习才能记住和熟练运用一个知识点,都是艰难的过程!尽管这些事情在达到目标后可以带给我们更大、更好的收益,可是大脑很难将两件相隔时间较长的事情的因果关系连在一起。所以,在趋乐避苦的本能面前,90%都是即时反馈占据上风。
几乎所有的“坏”习惯,都与劣质快感脱不了干系,这也是诱发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趋乐避苦的本能很强大,但也不意味着问题无法解决。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这也是解决拖延症的两个重要方向:“记得做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或把事情变成怦然心动。”关于这两点,我们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详尽介绍。
总之,想要终结拖延的恶习,学会延迟满足至关重要;如果自控力不够,就远离获得即时快感的环境和触发机制。当大脑被那些低密度、高反馈的东西充满后,就会排斥思考,排斥长期投入。更可怕的是,当你逐渐适应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后,大脑的“兴奋阈值”会不断提升,让你更加依赖虚拟的满足感,陷入恶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