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参会代表中,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中心可能是唯一真正的地方院校。无论从学校层次还是从所处位置来说,聊城大学看起来都不太适合从事国别区域智库研究。不过,八年多前,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学界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大局,确定了太平洋岛国研究方向,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近十年下来,我们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提供过智力支持,为中央相关部门决策提供过资料参考,为企业对太平洋岛国贸易提供过专业咨询,为太平洋岛国提供过教育援助,现在仍然有七八个人在萨摩亚、汤加从事支教。聊城大学还依托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成立了萨摩亚孔子学院,使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民间文化交流常态化。
凭借以上成绩,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首批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中心团队先后入选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培育计划、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2020年1月和12月,两次受到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荣膺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和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
说实话,这点成绩与兄弟院校,特别是与在座各位同人们的贡献比起来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过,作为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建设自始至终的参与者、组织者,经过近十年探索与积累,我有几点建设高校国别区域研究智库的心得和体会,愿意贡献出来供大家批评和借鉴。
第一个体会是,高校智库不同于学术研究机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术研究机构,只要有梯队有资料,就可以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只需要考虑学界接受不接受即可。但是高校智库不同,梯队和资料仅仅是基本配备,它所面向的对象,除了学术界,更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这种特性决定了智库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接。不仅与国内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接,还要与研究对象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接,时刻把握研究对象国的时代脉搏。从这个角度来说,智库负责人必须更像是一个组织者或协调者,而不是一个传统的学者。
但是,高校智库毕竟是高校主办的智库,智库成员首先是高校教师,其次才是一个智库研究者。这又要求高校智库必须理顺与所在学科、专业和学院的关系。否则,上面一层,下面一层,相互隔离,智库成员两边应付,研究很难做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对内推动学院增设了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本科专业,在硕士招生中设置了太平洋岛国研究方向,建议学校引进了北冰洋研究团队,形成了智库、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对外则通过举办高层论坛、定期拜访政府部门、邀请外交官短期讲学、选派智库成员赴太平洋岛国支教或调研、在萨摩亚国立大学设立孔子学院、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高校和智库互访等几个常规渠道保持外部衔接。
所以,高校智库粗看起来与以往的学术研究机构差不多,实际上差别非常大。要想做好智库,就得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当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来做,既要把研究做好,又得理顺内外关系,保持上下左右畅通,否则很难保持生命力。
第二个体会是,高校智库应该立足学术,但是又必须超越学术。高校智库既然开在高校,就必须植根于学术,秉承学术的求真求实精神。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智库肯定难以走远。但是,高校智库,尤其是国别区域研究智库,又不能局限于常规学术研究。
国内国别区域研究智库的班底,大多是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学者。历史研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大都关注至少几十年以前的历史,而对现实保持一种疏离,像中国历史研究,几乎不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世界历史研究也大抵如此。这种疏离对于学者摆脱感情羁绊,保持客观中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意义。
但是,高校智库服务的对象,如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都是出于解决当前问题的需要才寻求智库帮助的。这就要求以世界历史为班底发展起来的国别区域类智库,必须打破学术研究的惯例,将研究对象延伸到现实,甚至延伸到研究的当天,从当前形势出发提供一种贯通性的专业建议,而不是从历史出发提供一种事实陈述。
我们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做法,是头几年先收集研究资料、撰写岛国通史著作或论文,把学术根基打好,然后再慢慢向现实延伸,将历史和现实贯通为一体。而且,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努力丰富团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让研究成果真正“活”起来。到目前,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既有世界历史出身的研究者,也有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政治、人类学、旅游管理、文学艺术乃至生物学出身的研究者,学科结构基本上比较合理。
第三个体会是,国别区域类智库依赖政府支持,但是又必须保持一定独立性。在我们国家,没有政府支持,高校智库不可能建成,更不必说做好。我们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与各级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密不可分。没有这些支持,我们就没有启动经费,没有外出调研机会,没有确切信息来源,甚至得不到学校鼎力支持。各级政府看到了我们的诚意和干劲,看到了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长远潜力,从政策、课题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才获得了发展机会。
但是国别区域类智库不同于其他智库。刚才说了,国别区域类智库除了与国内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打交道外,还必须与研究对象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保持联系畅通。没有这种畅通,智库研究就成了闭门造车,就成了无源之水。而与对象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保持联系畅通,就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智库不能成为政府下属,不能让对象国感觉中国高校智库就是中国政府的一分子。只有这样,对象国才能信任中国国别区域智库,才愿意与中国国别区域智库进行交流。这一点应该是我们国别区域智库应该特别注意的,也是希望国家和政府能够体谅的。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们聊大太平洋岛国中心的浅显心得。很多地方仍然是设想多于实践,意识多于行动,没能真正贯彻。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人百忙之中继续给予指导,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谢谢!
作者简介:陈德正,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