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身体形象

艺术家在绘画作品里表现的社会性别差异比他们创造的性别差异要多得多:这里所展示的这类作品还不够广泛,不足以塑造人的思想。但是宋朝人的确通过构成日常生活基础的衣服、发型、化妆品和首饰得到了强有力的性别差异的视觉形象。直接表现在身体上的符号成为传递男女性别差异观念的强有力方式。

34

图8 一对夫妇接受儿子、儿媳的侍奉河南1099年宋墓壁画。宿白:《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57。

如前所述,用不同的方式做事从而证明男女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儒家思想里被当作非常重要的原则。儒家礼仪著作列举了一些小事的做法,如清晨问候父母,“丈夫唱喏,妇人道万福”。一起参加某种仪式,男人磕头2次,女人4次。 前边讨论过的几幅绘画已经形象化地通过男女不同的身体形象表达了区别的意图,特别是《韩熙载夜宴图》和《文姬归汉图》。这里我添上两幅没有色情意味的宗教绘画。图8是河南1099年的宋墓壁画,画面上有两对夫妇,已过世的夫妇坐在桌前,儿子和儿媳服侍着他们(小夫妻身后有一个女仆,另一位大概是亲戚)。图9作于968年,放在观音菩萨像底部,画的是一对夫妇供养人。

35

图9 虔诚的供养人夫妇

作于968年,观音菩萨像下边。美国华盛顿明恩浦索尼亚学院艺术画廊(30.36)。

虽然这几幅绘画作于宋代不同时期,作画的目的也不同,但将男女之别用外形表现时,仍有共同之处。看起来至少可以说在上层社会里不推崇男女差别不大的装束,衣服、发型及装饰都用来表示和强调不同的性别。甚至一般人的衣服样式也与他们粗略地相同。

36

穿着打扮的规矩特别明确。所见之处,女人的衣服都比男人的鲜亮。男人的衣服以一种颜色为主,一般是黑色或灰白色;女装飘逸摇曳,色彩艳丽,一般由好几种图案和色调组成。男装一般是一件长衫;女人穿得一层又一层,裙子和长袍外面罩短襦或紧身坎肩,肩上披着披帛或飘带,或二者兼而有之。

发型的不同也很明显。男人的头发都拉到头顶上梳成顶簪,有时用小黑帽子罩住头发。自古以来,男孩子成为成年人的标志之一是开始戴这种帽子,加冠之礼是标准的儒家有关男子生活的礼仪之一。 比较之下,画中的女人和女孩,头发也扎着,但不戴帽子。她们有时用珠宝或头饰来装饰头发,但通常都让它露出来相当多。发型各种各样,多半反映品位、地区和阶级方面的不同。图4所示低阶层妇女,出门时头上戴着一块布,大概是谦卑的标示,如学者们提到的外出时应有“盖头面帽”。

37

在面部使用化妆品是女人显示自己性别的另一种办法。画面上的共同之处是男人的皮肤上没有涂脂抹粉而女人的脸抹得比较白,多半是男女肤色好坏的不同期望的表现,也表明女人确实用了化妆品。男人可以外出,不必保持脸色白皙。女人应当留在家里,得用苍白的脸色证明。女人戴的首饰比男人多,虽然这4幅画没有清楚地表现出来,但是她们还扎了耳朵眼儿以便戴耳环。

宋代并非完全不存在男女两性同体的形象。佛教的目标之一,即是在超越阶级和种族区别的同时,超越男性与女性的区别。在佛经的描述中,被称为菩萨的觉悟者的形象既非男亦非女,而是融合了两性的特征,因此,中国艺术家在描绘其形象时,经常将其性别特征表现得很含糊。但是,即使在此处,将两性特征区别开来的趋势也是很明显的:在宋代,广受大众信奉的观音菩萨越来越多地被描绘为明确的女性形象。 dyMB7h/l1x4DgZSX5oaO8OitOCYIZI6KH4r6b/X+NvZrftyFXmB/JLEyLqHKKv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