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屡被减免学费的小学生

走出王朴村的刘凤翥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开始接受正规城市小学教育。在伯父的帮助下,刘凤翥顺利进小学读三年级,并先后在沈阳和北平两所学校完成了小学学业。走进校门后的小学生刘凤翥仍是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转到北平读小学时,更是因为每学期期末考试都是第一名而屡屡被减免学费。

在城市接受小学教育的这一段经历虽然仍是只有3年的时间,却让小学生刘凤翥在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认识到求学道路的漫长后,暗下了将来上大学的决心。

提起这段小学生活,刘凤翥回忆说:

到了沈阳见到伯父后,伯父最关心我的就是我上学的事。他问我在老家读过几年书,我说3年。伯父就说那就插班上三年级吧。我就问什么叫三年级?伯父说小学一共有六个年级,刚开始上学的小孩子读一年级。不留级的话6年就可以小学毕业,读完小学接着读初中,初中毕业后读高中,高中毕业后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出国留洋。读书要读20多年,我是第一回听说。原以为再读个一年半载就卒业的我,这才知道读书的日子竟如此漫长。我这才有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概念,并且产生将来要上大学的念头。

当时学校正在放寒假,伯父在开学前给我办好了插班手续,我和伯父的三儿子凤瑞从原籍到沈阳一直都是同班同学,我们被安排到杜聿明创办的“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军人子弟学校”读三年级。至这时我才开始接受有国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劳作等课程的新式教育。下半年升入四年级。

刘凤翥(后排左)与伯父(中)1947年冬合影。后排右为伯父之子凤瑞。前排女孩王万秀和男孩王毛毛均为伯父好友王蕴山的子女

1948年春,刘振邦又把妻子和儿子刘凤瑞以及侄子刘凤翥一起送到北平,并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也就是当时国民党空军上尉谷桂林先生的公馆。于是,刘凤翥和伯母、刘凤瑞一起住在了北平府右街后胡同10号西屋的三间平房里。在伯父原来重庆花纱布公司的同事,当时在北平市政府工作的范东奎先生的安排下,刘凤翥和堂弟刘凤瑞来到当时的何思源市长极为关注的北平私立培根小学(后改为“府右街小学”)读书。

走进培根小学时,刘凤翥已是四年级,因此他对这所学校还有很深刻的印象:

学校原来可能是一座大门向南的寺庙,后来把南门堵上,对着府右街向东开门。红墙黄琉璃瓦屋顶的大雄宝殿做了礼堂。记得学校礼堂内还挂着何市长给我们的英杕校长祝寿的大红匾,何市长的女儿何鲁美(何鲁丽的姐姐)当时也在这个学校读六年级。

当年北平私立学校的学费还是比较贵的。刘凤翥上学时是1948年春,正赶上经济危机,货币贬值很厉害。刚上学时,每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法币100万元,结果下半年就涨成2000万了。到了1949年初,北平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但币值仍然不稳,而且这时学费已经由原来的纸币改成4块袁大头。

学费虽然贵,却对成绩优秀的刘凤翥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所学校有一套很好的奖惩制度,即只要在班内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得到第一名,下学期就可以全部免学费,第二、三名可免半费。刘凤翥回忆说:“每年学期末临放假时,学校都会把全校师生集合在大礼堂内,由80多岁的英杕校长亲自向每班的前三名发成绩册……我自从进入这个学校后,每个学期期末考试都是班内第一名,因而每个学期末我都能享受到这种荣誉。记得当时能够和我共同享受这种荣誉的是比我低一年级的李芷,他是一位高个子的男同学。其他人我就回忆不起来了。所以自从我在入学时交了100万元法币的学费后,就因为享受奖学金的资助,再也没交过学费。”

还让刘凤翥难忘的是,在培根小学上学期间,他和学校的老师同学共同经历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等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亲眼见到解放军进城的情景,更是让他激动难忘。那天,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从学校出发,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用纸糊的彩色的小旗子,一直走到西四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刘凤翥亲眼看到从西直门、新街口方向走来的解放军的队伍,还看到了已经涂掉青天白日徽、刷上五角星标志的坦克,以及走在队伍最后唱歌的大学生队伍。 oxypji0kGqBOo66X6amU92DH+DMc4Z+qKjmK2lZxrlI1MgAwQfNNYRswUOFwb9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