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翥的父亲刘邦安(字怀静,1905—1948年)
193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一),一代契丹文学家刘凤翥出生在河北盐山县千童镇王朴村。此时他的父亲是一位专治喉疾的家传民间名医,母亲则是一个善良又疼爱孩子的农家妇女。由于曾经连续夭折了好几个孩子,所以虽然刘家这时已经有了3个孩子,但是唯恐孩子再遭不测的母亲仍然认为认干爹、干娘才好养活。她像曾经给大儿子认了好几个干爹干娘一样,很快给刚刚出生的小儿子认了本村王立业夫妇为干爹、干娘,并由这位干爹的当教师的二儿子王衡山(字湘南)给孩子取了文雅的乳名“利贞”,源于《易经》中的“元亨利贞”。
或许是母亲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几年后,除了4岁的姐姐夭折外,刘凤翥和哥哥、弟弟及妹妹都相继长大。但刘凤翥刚刚长到7岁时,母亲就因患骨癌不幸去世了。刘凤翥母亲的背后长了一个大黑痦子,而刘凤翥的胸前则长了一个大黑痦子。刘凤翥记得母亲经常对他说:“人揹痦子苦瓠子;痦子揹人,一辈子不受贫。”她认为自己命苦,儿子将来会命好。刘凤翥还经常回忆起,二三岁时的夏天经常去牲口棚前捞麦糠用的小水缸前玩水,用手搅动水,让水出现旋转的漩涡很好玩。有一次小水缸里水剩不多了,他伸手够不着,就搬来一个小板凳,踩在上面仍然够不到水,一使劲儿就跌到水缸里,两脚朝天,没用多久就晕过去了。恰巧借牲口推磨的老臣爷爷来牵牲口时发现了,立即把他从缸中提出来,抱着他去通知他母亲。他母亲恸哭不已时,他又缓过来了。他母亲经常说他“福大命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说明他母亲对他寄予厚望。没几年,父亲也撒手人寰。年迈的爷爷奶奶挑起了抚养几个孙儿孙女的重担。因而刘凤翥回忆说:“我的父母去世早,是爷爷奶奶把我拉扯大。”
虽然父母去世早,但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景仍然给童年的刘凤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父亲和曾祖父、伯祖父一样,治疗喉疾也很有名。很小的时候就听别人说,父亲行医时胆大心细,做喉部外科手术既敢下手,手又很稳,所以治疗效果很好。儿时的刘凤翥也经常看见一些外村的人赶着马车或骑着驴来到家中,请求父亲给他们治嗓子,或者接父亲去出诊。
他还记得老辈人曾对他说,本来他的伯祖父刘长泰是想把医术传给他的儿子刘邦岩,但是刘邦岩嫌弃病人化脓的嗓子味难闻,不愿学。伯祖父无奈,就把医术传给了侄子也就是刘凤翥的父亲刘邦安。只可惜由于刘邦安的早逝,刘家行医人没有传到第四代。对此,刘凤翥也回忆说:“我家是祖传三代的喉科名医,三代行医的目的只有四个字:‘积德行善。’中国的传统讲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由于家父过世太早,他的医术未能传给我们兄弟,实为憾事。”
在刘凤翥的记忆中,他的母亲也很疼爱孩子,对孩子从不打骂。他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因为淘气闯了祸,当时很怕挨打,可是母亲对他说,娘怎么会打你呢。母亲的话虽不多,却让他感到母亲对孩子的疼爱。
母亲给哥哥取乳名“迷糊”,用意是“迷糊来的”。这样阎王爷那里的“生死簿”上这个人就失踪了,没法把他的魂勾走。还有母亲迷信地用供奉张仙爷的办法,来保佑孩子平安。就是把张仙爷摆出弯弓射箭姿势对着一只黑狗的神像,供奉在卧室的门后,再经常对着神像烧香磕头。据说孩子之所以不成话,是让天狗给叼走了。有张仙爷把天狗给射死或者射跑,孩子就长命了。
刘凤翥觉得自己的乳名比起哥哥的文雅多了。他也忘不了干娘和他们家的枣树。每次去,干娘就抓一把枣儿给他吃。如果赶上冬天去,干娘就会从坛子里一碗醉枣给他吃。刘凤翥12岁时,干娘过世了,他还为干娘披麻戴孝守灵。他的四位干兄是王吉庆、王衡山、王秀山和王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