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刘氏人家与河北千童镇的王朴村

坐落在河北盐山县千童镇的王朴村,就是我国著名契丹文研究学专家刘凤翥出生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晚年的刘凤翥回忆家世时说,自己所知道的仅仅是青年时期从家谱(春节时挂在堂屋的一轴写有三四代祖先名字的纸,以便对其上供,与谱书不同)上看到和长大后听大人说的有关老辈的情况,最早到高祖。但实际上刘氏人家已在王朴村生活了好几百年,千童镇的名字更是源于2000多年前秦朝时期徐福带领500童男、500童女赴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之说。对自己的家乡,刘凤翥也曾回忆说:

我家世居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王朴村。千童镇即《汉书·地理志》中的千童城。据说秦始皇命徐福率500童男和500童女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即是从此地出发。为了纪念此事,故名此地为“千童”。

从地理角度言之,此地处于冲击而成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边缘,没有高山和大川。我离开家乡之前,所见过的最大的石头是碾子和磨盘。民间有“盐山盐山,苦海盐边”的俗语。我的家乡盐碱地多,以前农作物的产量很低,亩产200斤者就是上等好地。一般亩产仅七八十斤而已,生活普遍贫苦不言而喻。几百年来,我家世代为农,耕作在这里。按照王朴村村民世代流传的说法,刘姓人是王朴村最早的居民,村东南有一块名叫“刘家门口”的地方,就是刘氏祖先曾经的居住地。据说在明朝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时,刘氏人曾遭劫难。因为燕王从王朴村经过时,村里人都自发地组织起来拦截、阻挡他,结果后来燕王在南京夺得帝位归来时,就对王朴村开始了“斩尽杀绝”的报复行动。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并在道路上扔下银子,如果发现银子没了,就证明人还没杀干净,继续搜查。据传说,当时只有刘姓一个男子躲在地窖中逃过此难,谱书也失传了,这位男子就是刘姓人的始祖。他的后代现在不仅居住在王朴村,也分散到附近的刘宅村、耿庵村、冯家洼村等地。据说还有一股迁到了山东省宁津县的某个村子。至今,王朴村的刘姓人家每年正月初二仍去祖坟所在地烧纸、放鞭炮。

按照家谱记载,刘凤翥的高祖是刘鸿训。高祖母是本县十四户村李氏。曾祖刘金玉是当地喉科名医。曾祖母为本县赵宅村尹氏。祖父是刘长滋。祖母是千童镇东街王氏。伯祖父刘长泰是第二代喉科名医。父亲刘邦安是祖传三代的喉科名医。刘凤翥的母亲崔氏是本县兴隆淀村崔福顺的长女。

刘凤翥的曾祖刘金玉(1838—1927年)稍识一些字,乐善好施,起初信佛。后来他的一位当喉科大夫的朋友对他说:“积德行善,信佛不如行医。你跟我学医可也。”于是,刘金玉就用几年的时间住在这位朋友家专心学医。学成之后,他回家在农耕之余义务行医,终于成了本县喉科名医。他把医术传给了大儿子刘长泰(1870—1930年),也就是刘凤翥的伯祖父。儿时的刘凤翥就听老人说,伯祖父除了种地、行医之外,还非常喜爱地方戏河北梆子,最擅长的就是吹喇叭伴奏。

刘凤翥祖父刘长滋

而刘凤翥的祖父刘长滋(1874—1956年)除了种地,业余爱好武术和木工。少年时的刘凤翥曾见过祖父家传下来的练武术用的红缨枪,还睡过祖父亲手做的一张木床。老人还告诉刘凤翥说,他的叔祖父刘长宗(1878—1954年)也爱好武术,曾经参加过义和团;也爱好河北梆子,还善于吹笛子,不过在晚年双目失明了。

提起家世,刘凤翥回忆说:“从我高祖自立门户以来直至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夏历十二月十一日(1934年1月25日)之前,我家是几代人住在一起的大家庭。经常出现四世同堂的情况。例如,我伯父邦振公的长子凤鸣兄1922诞生时,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均健在,他们当时都是85岁……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夏历十二月十一日,有十六口人的大家庭才分成三家。当时伯祖父长泰已去世。由他的儿子邦岩和我爷爷长滋与四爷爷长宗分的家。分家3年后,双目失明又是绝户的四爷爷长宗感到生活不便,遂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夏历十月二十四日(1936年12月7日)过继了我伯父邦振公。”(分家文书和过继文书的原文分别载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粹编》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936—1938,第1948—1952页。) VIwYZk9iD3B5WFIziG19BRK8RqAz53XKoM75CcoOJfGtHwCtPxrvMv4S4AxAYt6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