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重的金牌

2002年我正式成为运动员开始了体育训练,其实在那之后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我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我个子小,那时又很瘦弱,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教练为什么会选择我成为省队的短跑队员。

尽管如此,我从没有因为自己的身材不占优势而想要放弃,尤其是拿到了第一块金牌之后,我发誓要参加残疾人奥运会。我想让所有以偏概全看轻他人的人都明白,付出总会有回报,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我最初踏上跑道,其实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们这个小家,因为我的眼睛,不能说一贫如洗,也是风雨飘摇。幼时家里为了给我看眼睛、做手术,花光了所有的钱,还借了债。父亲是个本分的小学教师,他的身体还一直都不好,对他来说升职与赚更多的钱似乎都是不可能的。在我人生最初的几年里,主要是父亲给了我陪伴和照顾。上了小学后,照顾我的,换做了母亲。母亲既要照顾我,又要做工赚钱。可是她的收入也很有限。我做运动员,吃住在队里,已可以让他们少操很多心,而参加比赛如果能获奖,就不仅能让爸妈为我骄傲,还能带来经济收入。就算短跑真的并不是适合我的运动,我身后平凡的家庭也让我觉得,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所以我不惜一切代价,拼命努力。

人们往往只会看到体育比赛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会深想背后的艰辛困苦。运动员参加大大小小的体育比赛,没有人能逃得过运动损伤。长年累月的训练,留下的伤病甚至会成为身体抹不去的痕迹。我也不例外。

2003年5月10日,我的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笔。当时距离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仅剩下129天,我参加了100米短跑的测试,测试完之后,教练对我的成绩非常满意,但是我坐在板凳上告诉教练:我的脚疼得厉害,不知道什么原因。

之后队里来了位主任询问我具体情况,当时我已经疼得走不了路了,教练就请顺哥带我到医院去做检查。顺哥一路背着我到医院,在骨科医生的帮助下,我拍了CT,得到了诊断结果:由于过高强度的训练,我的右脚大拇指疲劳性骨折了。医生告诉我,必须打石膏休息六个星期,且最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完全长好。

听到这样的结果,我仿佛掉入了万丈深渊。不只是8月份不能去参加加拿大的盲人锦标赛,最重要的是我可能不能参加9月份的全国残运会了。为了比赛,我已经刻苦训练了将近一年,无论有多少伤痛我都不怕,可是为什么偏偏要这样事与愿违?我想不通。

然而已经骨折了,我根本没得选,从那天起我就躺在了床上。尽管队友们每天都对我嘘寒问暖,关心我的一切生活起居,一顿不落地把饭菜送到我的房间,还不断开解我逗我开心,但是我心里仍是无比凄凉的。每当队友们去训练的时候,我的脆弱和无奈就让我的眼泪不断地掉下来,好像怎么都止不住似的。在我的音乐播放器里,《从头再来》这首歌无限循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

两个星期之后,我对自己说,既然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状况,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听医生的话去复健,而且应该利用这段无法训练的时间做些什么,让自己能够学习和成长,使自己变得更好。于是我开始加倍努力学习学校里的功课,尤其是英语。之前因为训练,我们在校学习都只有半天,很多功课都学得潦草,在这次受伤期间,我不仅补了前面的功课,还把初四后面的功课都提前学完了。除此之外,我也听了很多音乐,运动员的零花钱几乎都被我用来买了音乐碟片。

受伤期间,我的队友们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给了我家人般的关爱,包办了我所有需要跑腿的事,照顾我起居,还经常来我的房间陪我听音乐、聊天说话。运动员每两周就要进行验血检测,检测我们的各项身体机能和疲劳指数,每次都是顺哥背着我去。

将近三个月过去了,教练、顺哥和其他几个队友陪我到骨科主治医生的办公室复查,医生惊喜地告诉我们,我的脚趾复原了!他让我试着站起来,可我的小腿肌肉已经萎缩,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医生说这很正常,过两天就会好转,但我听到了教练的叹息,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失落。

当天晚上,教练来到我的房间,很严肃地跟我谈现状,他建议我放弃9月的全运会比赛。我哭得稀里哗啦。我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已经失去了一次去加拿大参加世界盲人锦标赛的机会,我真的不想再错过全运会了,于是我恳求教练让我再尝试一次,让我再努力一次。只要努力过就无怨无悔,我愿意把每天的正常训练都加倍。教练觉得这样练身体会吃不消,不予同意,但是我恳求教练,给我一个机会。终于,他同意了。尽管这时距离全运会只剩短暂的一个月,希望很渺茫。

我毅然选择了冒险。无论会有怎样的结果,我都要拼一拼。于是在烈日当头的8月,我再次走上了跑道。我反复告诉自己,忘记曾经发生过什么,好好训练,争取创造奇迹。我每天跑啊跑,100米,200米,400米……我哭了不知多少次,也无数次想要放弃。我仿佛第一次感受到挫折带来的巨大打击,但也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反抗,想要去战胜这个困难。我知道,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自己心中的期望和目标。

我的领跑员每天陪我训练。很多人问过我,你一点都看不见,是如何跑得那么快的?如何完成比赛,拿到那么多块金牌的?他们不知道,我获得的所有金牌背后,都有一位重要的无名英雄,他就是我的盲人领跑员——陈忠先生。我的每一块金牌都属于我们两个人。领跑员本身要有极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他们至少是专业体育工作队或体育学院的优秀运动员。领跑员一般站在我的左手边,我们用领跑带把手绑在一起,保证两人之间合适的跑步距离。要保证我不会跑偏和摔倒,我们两人的身体和步伐必须保持完全协调。我们必须把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去快速奔跑。我们从手拉手慢走开始练习,然后是慢跑,两人一起听从教练的指挥安排,每一步都要保证平衡和速度。从0到10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我们每天一起训练,已不止三年时间了。在训练和比赛中,领跑员不仅是我的眼睛,更是给了我力量和支持。在恢复训练期间,他也每天都在运动场上陪伴着我,一起训练;在我无助哭泣、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就默默帮我整理鞋带。他也帮我拿水,帮我背包,拍着我的后背告诉我要坚强。他对我说,身体和心理上的累都会过去,没什么了不起的,都会过去的。如果没有他天使般的陪伴,我不可能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成绩提高得那么快。

2003年9月17日,比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我是第一组参加比赛的,我的领跑员带着我站在了全国残运会100米的赛道上。那天有点下雨。

领跑员站在我身边,一直在给我鼓励,他不断对我说:“你一定是最棒的!”这也是教练一直以来教导我们的:无论是站在全国赛场上还是国际赛场上,都要对自己说,我就是天下第一!

发令枪一响,我们使出全身的力气和能量冲了出去。到了最后5米,领跑员按照规定提前松开了领跑带,我独自冲过了终点线。我的成绩是13.98秒。在骨折前这样的成绩是要被批评的,太不理想了,可我明白自己已经尽了全力。

我和教练还有队友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屏幕上最后的成绩。

当大屏幕上冠军的位置闪出我名字的时候,整个体育队都沸腾了。我的教练、我的领跑员、我的队友们,都冲了过来,一起抱住了我。

泪水又一次无法克制地从我眼中落了下来。

当我这一次再站到冠军的领奖台上,我才深刻地明白,胸前的金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奖台上的每一块金牌,都是我们拿生命去拼搏而获得的。

我一直都觉得,这块全运会金牌是我获得的所有金牌中分量最重的。虽然之后我又在亚洲青少年运动会上得到了三块金牌,但在我看来,它们全都不及这块全运会金牌分量重。因为正是通过这块金牌,我才真正理解了生活的残酷,而与此同时,在残酷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可能也始终存在。在生活中,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挫折应该是常态,顺利才是例外。而体育比赛,就是不断挑战极限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得奖时无比兴奋喜悦,可之后,疲惫的感觉便如海浪般奔涌而来。比赛结束后,我回家睡了整整三天,我妈妈以为我生了重病,差点要把我送去医院。 lr1mDS2OXDC7gow7MKzcY6f3H5NjDqYVQLZRKhDZ0mZqskGINuw1iwShfA1jeQ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