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你气我,但气不到我”是低内耗的标配

想对自己好,就减少情绪雷点,提高情绪免疫力。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惹到你,你未免也太好惹了。

我的读者群里,有一天一位读者提问:“有个同事坐在我身边,天天叹气,我被弄得心情烦躁。容易被外界和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无法专注到自己的事务上,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先分享我的口头禅之一:低内耗的人都有“你气我,但气不到我”的天赋。

在我眼中,我们人类既是计算机,又是程序员。

环境干扰我们,别人打扰我们,我们被分心、不高兴、会生气,这是我们作为计算机的部分。但有时需要召唤出程序员的部分,脱离计算机的自动程序,开始自我编程。

过去丰富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我顺流而下,那么我就给自己准备好了一个心情差、颜值低、怨念重的自己。于是,被人影响了情绪,我就使用独门秘籍,分为 短期打捞术 长期建设法。

短期打捞术包括:

一、识别身心舒畅程度。

二、分析影响者的权重。

三、编排紧急重要事项。

四、让消极想法积极化。

每次别人惹我不开心,我总结后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心情不舒畅,没有什么事要做时,近乎处于等坏情绪来敲门的内耗状态。

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一个无关紧要的言行,都会轻易把我惹怒。与其说我被别人影响了情绪,不如说我本身就处于难以名状、易燃易爆的负面情绪中,万事俱备,只等导火索来把我点炸。

我记得刚出月子时,我和月嫂带孩子去打疫苗。

疫情期间,只能由我一个人带孩子扫码进屋,打完出来后,月嫂接过孩子,看着孩子衣冠不整,她嘴里说了一句“怎么当妈的”。

当时我心里蹿起一把火,但修养不允许我发出来。

回家趁孩子睡着,我拿出笔记本,先发泄,再分析。

身心舒畅度:我生完孩子,身体欠佳,百废待兴,作为新手妈妈,抱娃姿势不熟练。第一次带孩子打疫苗,流程不熟,情绪紧张,手忙脚乱,孩子打针时大哭,我既心疼又无助,她当众久哭不停,也让我有点烦躁。

影响者权重:我们不打算与该月嫂续约,所以到期后,基本不复相见,对于一个准陌生人,她的话再不中听,我也不必在情绪上大动干戈。

编排要做的正经事:夜里没睡好,我需要好好休息;公众号需要更新,我需要修改文章;抱娃姿势不熟练,尽量向月嫂请教。

消极想法积极化:我花钱请月嫂,是买服务,不是买罪受。既然这件事让我又花钱,又郁闷,浪费时间,耽误自己,我必须从中捞些好处。

比如,把这件事储备到文章素材库,并且总结不轻易被人影响的情绪模型,让自己长期受用。

通过分析,我意识到,我身心不舒服,情绪免疫力低,如果我为导火索置气,身心会加倍不舒服。

既然有时间生气,就说明有时间给自己找事做,紧急的、重要的、愉悦的,让自己有正事可做,给情绪找个遮风避雨的落脚点。

如此这般,我扭转了情绪惯性,没让它顺势滑到悬崖之下,而把自己逆向打捞起来。心情变废为宝,时间价值连城。

等我从正事的结界中走出来,如有时间,如有必要,我想为情绪笃定的自己,做点长期建设。

一、减少情绪雷点

“我受不了别人发出啧啧啧的声音”“我听到别人发长音‘唉’就很烦”“同桌的人吃饭吧唧嘴我就没食欲”“我们天蝎座受不了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这些是我以前常见的心理活动,随着大学住校、结婚,和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相处,这些心理活动越来越少。

因为大家或长或短地共同使用一个空间,谁雷点又低又密,谁就是自找不快。

生气的直接受害者是自己,你的乳腺比灵魂伴侣和大数据更懂你,何时何地生多大的气,逐一详细记录下来。而且很多次,你自己辛辛苦苦气半天,别人可能压根儿没发现,不在乎,不改正。

自己情绪不好,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

想对自己好,就减少情绪雷点,提高情绪免疫力。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惹到你,你未免也太好惹了。

做人能活在桃花源里,就千万不要活在裤衩里——别人放什么屁,都得无条件兜着,敢问凭什么?

二、推进阶段目标

我的第二份工作,每个季度,部门成员要在网上测评自己和别人的表现,得分关系到季度奖金。这让我相对在乎别人的评价。

我养成把工作一次性做好做对,不给上下游的同事添麻烦,见面热情与人打招呼,提升效率后多帮助同事,带新人提前备课,讲业务态度和善等习惯。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我的人缘不错,评分高,奖金也高。

直到有个同事把我的额外付出当成理所应当,我意识到“照顾对方感受”从来不是我应尽的义务。

于是,“分水岭”来了。

我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准备更喜欢的工作上,之后跳槽成功,在第三份工作再次抵达“分水岭”后,开始业余写作。

“分水岭”前,倍速积累岗位的应知应会和必杀技能。“分水岭”后,拓展新圈子、新技能、新爱好。

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会酸;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才爽。

凡事有利有弊,在乎别人的情绪和评价也是,利的部分笑纳,弊的部分拒收。而持续一阵关心别人的状态,说明你新的人生目标该推进了。

不做别人的判断题,要做自己的选择题。你对别人判断对了,对自己的人生也不加分。

三、钝化不良感受

钝感的人看到一个点,敏感的人看到一条线。

一个敏感的新手妈妈看到孩子到了该爬的月龄,还不太会爬,就添油加醋地“线性填充”:因为孩子爬得慢,所以大运动不好,所以大脑发育有问题,结论是孩子这一生全完了。

方方面面以小见大地做悲观的“线性填充”,像在图像处理软件里选取一个真实色块,背景全是自行填充,然后把照片处理得以假乱真,成功地自己吓坏自己。

钝感人的基本修养是以事实为基础,遇到事情两条线考虑。明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事实推演出来的想法。

考虑方向,一条线是自己的问题,不过多延伸,而是自问怎样改进(为了自己的优秀和舒服而改进,而不是为了别人)。另一条线是别人的问题,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要做的是迅速忘却不快。

四、进入情绪桃花源

我记得一位日本女小说家,她说老公时常唠叨,惹她心情不好,她会哄乖老公,然后自己写作。

年轻时看到很气愤,长大后明白,女作家有人生阶段性目标。

把时间用来吵架争对错有何用,老公就算不能成为神助攻,也不能成为拖油瓶,赶紧让老公一键静音,才能天马行空地创作。

长期有愿景,近期有目标,当下有事做。

被人影响时,把计算机模式切换成程序员模式,写一小串代码,敲下回车键。

你只需要熬过前3分钟,做几个深呼吸,想点让自己心情好的事,刻意集中精力,有意识地将周围处理成白噪声,基本都能自然而然地沉浸到事情中,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更不关心别人在干什么、说什么。

我有想看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我有想听到的好歌好曲好乐章。

有人气我时,我才不轻易被气到,我需要选择性耳聋,选择性眼瞎。

风生水起,全靠自己。 hf6SpEpp2DFHtEnorvn/O199WETuuT8PgOe/eswcYqtldfZUVAdQ8j7gsuI6Kk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