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每天30分钟的爱情:现代女性的事业和爱情

现代成功女性常常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而男性很少被问到这个问题。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误区:好像爱情和事业是互相对立的,家庭一定会拖累女性的发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一节我就要谈一谈,现代女性在忙事业的同时,怎么谈一份好的爱情,爱情又怎么给事业助力。

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念都认为,爱情主要是女性的事,甚至等于女性的全部生活。《诗经》中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陷入爱情还可以逃出来,女人一谈恋爱就不能自拔。英国诗人拜伦也说过,“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诗经》很久远,拜伦也生活在200多年前,今天的独立女性可以逃出这种状况吗?

现实还真不太乐观。

现代女性在爱情里的四个误区

第一个问题,也是中国很多职业剧的一大问题,女性都在谈恋爱,剧情跟职业关联不大。这样的剧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实是在反复暗示,恋爱之后, 爱情就是女性的全部,不应该再考虑事业 。而很多发展事业的男性也会受到另一半的抱怨:“你看,你不关心我,你对事业更上心。”

一旦女性把爱情看成全部,她对男性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可女性又特别喜欢有事业心的男人。如果你很幸运遇到一个上进的男人,就会发现他其实没办法和你一样。这种角色期待错位让事业成了感情的第三者,你会去跟他的事业抢夺时间、关注度以及精力,而你常常会感到失望。因为长期以来,男性主要的职责是在公共领域发展,通过在公共领域取得的成就找到自我,而女性则是在私人领域找到自我。

今天的女性实际上已经走出了私人领域,但理念还停留在过去,依然认为一旦没有在私人领域做好,个人价值就会丧失,于是很多女性会内化一种观念:爱情和婚姻是我的全部,是我人生各方面幸福的寄托。过去,爱情与婚姻的确是女性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但今天很多男性其实并未做好承担女性所有人生幸福的准备。这是两性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的第一个问题。

请记得:爱情很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对美好的期待不能全部依靠爱情实现。

第二个问题,很多女性会内化爱情和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甚至认为 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牺牲是自然的,不会去寻求平衡事业和家庭的第三条道路 。我的一个好朋友,孩子刚刚出生半年,公司就给她一个到外地进修的机会,她觉得孩子太小,就把机会让给了同事。3年后,同事成了她的上司。她认为自己做了很大的牺牲,可家庭成员却不这样想,所以她非常不爽,常在家里抱怨。但实际上,当初她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并没有跟家人协商,告诉他们自己做了多大牺牲。当然,她比较幸运,2年后公司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并且允许她带着父母跟孩子一起去。

请记得:我们永远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你一定要主动去找找看。

第三个问题,女性会幻想另一半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各个方面都要严丝合缝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一个文艺女青年遇到一个理工男就会特别失望:我们可是灵魂伴侣,我最熟悉的东西你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实际上,灵魂伴侣是非常抽象的,什么叫灵魂?怎么能够契合?稍加追问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有迷失性的概念。正确的状态是,谈了恋爱以后,你爱跟谁逛街还继续跟谁逛,爱跟谁聊小说还继续跟谁聊,喜欢cosplay那就找同样喜欢的朋友一起玩,并不是所有事都要跟爱人一起做。

请记得:我们的爱人只能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部分想象,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其他的亲密关系。

第四个问题,罗振宇曾经说过,情侣分手,夫妻离婚,过去常常是因为性格不合、吵架或移情别恋,如今最重要的原因却是成长不同步,一个人进步得快,一个人进步得慢,没有 协同进化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如果两个人在不同维度里发展,方式不一样,怎么能协同进化?所以这里我们提出另一个概念: 共同成长 。男性在事业上很成功,女性在家庭领域做得越来越好,这算不算共同成长?有的女性在文化品位方面越来越高,而另一半在运动技能方面越来越好,这算不算共同成长?其实这些都算共同成长,只是发展的方向不一样。想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是全职太太,你的成长就是在私人领域,那么你要告诉另一半:我也在成长,我的成长也有价值。你的伴侣需要倾听、理解你的这些想法。

请记得:成长不一定是事业成长,但是保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态度。

让爱情持续的秘诀

反思过这些误区之后,我们重新来考虑,现代爱情要怎么谈?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爱情的发生和发展背后的逻辑并不相同。

美国有两位科学家——可可霍夫和戴维斯,提出了“过滤理论”:两个相爱的人在最初相处的18个月里最需要的是价值共识,也就是两个人的相似性,一见对方就会心一笑,讲过去的各种事情也会觉得特别有默契,这会增进感情。而一旦过了18个月,两个人若想长久保持关系,就需要有需求上的互补,因为双方成长的步调不一样,爱情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爱情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你可以告诉男朋友,先全心投入地谈18个月的爱情,之后再建立一种爱情新模式,形成一些共同的成长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爱情就从一个状态走到了另一个状态,也符合前面提到过的爱情四象限理论。

《裸猿》三部曲的作者、生物人类学家莫利斯提到 人类的亲密关系常常有这样三个阶段:抱紧我,放下我,别管我 。我们在爱情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喜欢抱紧对方,希望两个人时时刻刻在一起;后来觉得还是要保留各自呼吸的空间;最后我们会发现我们依然需要各自独立的世界。很多时候,这三种状态在一个时间段是共存的。因此爱情的持续在于我们能否处理好抱紧我、放下我和别管我三个状态的协调关系。

结合这两个理论,我们就会发现,爱情在持续一个阶段——也许是18个月后,其实两个人不需要分分秒秒黏在一起,我们可能只需要每天谈30分钟爱情。这时你就会明白爱情真正的作用是让我们打开生活,而不是把我们捆在一起。

那么, 怎么让爱情持续呢?我给你一个方法,叫作30分钟高质量共处法 。这个方法跟巴克斯特的循环摆荡理论有关。巴克斯特说两性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常常处在两个对立等级之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轮流采取两个对立立场。比方我们一方面要有自我成长,保留自我独立性;另一方面又要和对方有关联。这就是两个不同立场,那么我们可以使用轮流策略,在工作日我们采取自主逻辑体系,每天花30分钟在一起高质量地交流、做一些事情,剩下的时间各自安排,而到了周末我们选择关联立场,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一起创造一些闪亮的日子。

为什么工作日30分钟共处能起到这个作用? 因为人与人保持关系,最重要的是持续地、稳定地、固定时间地交流,这叫仪式感, 我在后面还会讲到。有一个固定的家庭时间,有一个专属于夫妻二人的时光特别重要,它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联,跟其他关系不同,我们可以时刻交流双方不同的生活感受。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跟我先生,哪怕是他工作最忙碌的时候,都会坚持在工作日共处30分钟,如果聊得不够,我们晚上会在床上先聊一会儿再睡觉。这30分钟里,我们大概就知道对方遇到了什么样的事,面对问题时有什么感受,你的成长我看得到,我的成长你也有感知。

30分钟具体做什么?我的回答是做什么都可以,但请记得,这是为了情感交流的30分钟。所以说废话(聊聊八卦,谈谈感受)比讨论具体问题的解决更能促进感情;做一些无聊的事,比如看看电影、读读笑话比完成家庭具体事务更能促进感情;身体的互动尤为重要,每天30分钟的卿卿我我能让情感一直处于流动状态。

总结一下,我一直认为爱情真的很重要,它是我们处理很多关系的基础,但爱情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将人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爱情上,最后你一定会失望。只有度过前18个月的疯狂热恋期,顺利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让工作和爱情有正向良性的循环,爱情和事业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18个月后的爱情不再封闭,它是开放的,一切不再只围绕爱情本身,我们的空间可以变得更广阔。

要点回顾

这一节我分析了现代女性在爱情里经常会陷入的四个误区:1.把爱情看成自己的全部,并且要求另一半有对等的投入;2.内化自己对爱情和家庭牺牲的合理性,难以平衡家庭和事业;3.幻想另一半必须是自己的灵魂伴侣;4.无法和伴侣同步成长,致使长期关系出现了矛盾冲突。我们想要爱情持久,除了要主动走出这几点误区以外,在和伴侣的日常相处中,也需要善用一些技巧,“30分钟高质量共处法”就是不错的方法。 6Gf9DgYdkpg7TIt9frXpaUv6aVp+4EpYsKvf9stmb7Il2bl6sLRhoDgI9JU1NS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