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契约与风险:今天可以不要婚姻吗

前面我讲了恋爱很难,但爱情又很有意义,我们在经营爱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快乐。那么,当爱情谈到一定阶段时,我们又有另外的困惑出现了:要不要结婚?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一定要结婚吗?婚姻真的是爱情的最好归宿吗?在讨论之前,我们要确认一个问题,你脑海中的婚姻脚本是什么样的?婚姻和爱情的区别是什么?

爱情与婚姻的共性和差异

现代爱情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亲密联结,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不同。费孝通教授在《生育制度》中提到,结婚不是一件私事。因为在过去,婚姻本身是一个事业,只有两个家庭都认为这场婚姻对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有好处,才可以结婚。婚姻和个人是没有关系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过去的婚姻制度是排斥爱情的。因为事业要求稳定,而爱情特别不稳定,如果你今天爱一个人,明天爱另一个人,婚姻就可能解体了。

爱情成为婚姻的基础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爱情成为当时年轻人反抗家庭、寻求个人权利的第一步。婚姻同时也在发生变化,就像前文所说,从为了家庭整体利益,变成为了谋求个人幸福。而爱情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来源,因为爱情能带来情感陪伴,能带来互相帮助。

但是,爱情和婚姻在今天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二者都是两个非血缘关系的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载体。前文提到的爱情三角理论就提到了爱情的三要素:激情、亲密、承诺。婚姻是爱情的正式承诺机制,代表“我们愿意用官方的认可来承诺我俩的关系是继续往前走的”。通俗地来说,婚姻是爱情的正式官宣。

但是,这种正式的承诺机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结婚意味着我们结成了经济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爱情和婚姻在法律上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其实在社会学里,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未必与爱情有关。尼采就说过,没有一项制度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婚姻是两个人在社会中确立某种关系的体系。第一,婚姻确定了经济共同体,不管你们婚后是不是AA制,总而言之,所有财产归夫妻共有。第二,婚姻确定了责任共同体,双方有照顾对方的义务,也有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的义务,共同承担责任。第三,婚姻确立了契约关系,这是社会层面上的道德要求,也是维护长期关系的承诺。于是你会发现,恋爱更像是合作,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解散。但是婚姻更像是合伙,共同承担、分享并享受风险带来的成果。现代社会的婚姻是一个长期契约,签订双方是平等的。

也就是说,爱情只是两个人的关系,而婚姻中包含法律责任,还会涉及孩子、双方父母等第三方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婚后,我们的事业发展和原生家庭都与对方产生了联系,我们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整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结婚意味着我们彼此愿意承担责任,也想要一定的保障。

讲到这里,我也想强调一下,尽管步入婚姻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契约关系,两个人的关系有了道德和法律层面的双重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可以没有爱情,就直接走进婚姻。

请你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度。长期关系中必然会遇到矛盾和冲突,这时候,如果没有爱情,那个体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去调整和协商呢? 只有相爱,我们才愿意为了对方的快乐做调整,这既是个体的成长,也是快乐的代价。因为相爱,我们愿意听对方把话说完并做出回应;因为相爱,我们会有很多废话可讲;因为相爱,我们愿意一起去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如果没有爱情,两个人在一起也许比一个人还要孤独。

爱情和婚姻本质上是由两个人联结而成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会开枝散叶,长出更多触角,但它们的主线是一致的。比如当我们去处理公婆或丈人丈母娘的关系时,常常不是因为公婆或丈人丈母娘的人格魅力,而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伴侣,所以才会努力去“爱屋及乌”。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依然是在处理我们和伴侣的关系,爱的深度决定了我们的努力程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让我们发展出能和更多世界产生联结的能力。所以,我鼓励你在走进婚姻时,你是爱你的伴侣的,即使以后会变,但至少结婚那一刻你们是相爱的。

爱情和婚姻都不容易。我身边的朋友时常感叹:结婚吧怕还不如一个人过,不结婚又怕老了后悔,到底该怎么选?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看看婚姻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和风险。

婚姻的好处和风险

婚姻的第一个好处是对契约关系的保护。 结婚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得到了正式确认和宣告,如果某一方违反契约,就会在道德上处于很大的弱势。我们的社会也尊重婚姻的神圣性,所以当双方关系出现问题时,身边的人往往会来劝解,支持你们维护关系,两个人也因此具备更强的修复动力。同时,走入婚姻也意味着双方在经济上形成联盟,婚后财产得到了法律保障。

婚姻的第二个好处是建立了一个合作型的分工体系。 人们组建家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分工合作使效益最大化。一个人单打独斗总是拼不过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婚姻也同样,好的婚姻让双方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节约生活成本,也能更好地拓展资源。

但这里必须指出,我们结婚的主要目的,从分工机制上来讲,是1+1≥2。但如果这个“2”,大部分责任由其中一个人来承担,他/她的付出成本就过高了。比如,传统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刻板的性别分工,会导致男性在婚姻里的收益超过代价,而女性在婚姻里的代价超过收益。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也没有在价值上得到体现,因此这种付出很多时候是得不到回报的。长此以往,对女性来讲很不公平,对婚姻也会造成不利。我们反对刻板的性别分工,但是当我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时候,依然需要分工,所以如何协商分工成为重点。现代婚姻更强调根据两个人的特长、爱好来协商分工。

婚姻的第三个好处是婚姻所建立的风险抵御机制。 家庭是抵御风险的堡垒。两个人的结合会使我们各自的资源体系和社会关系都得到拓展,我们能得到更多支持来抵御风险。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的支持,而不是找公共机构。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突然失去了劳动力,这时身边的那个人是可以帮助你的。直到今天,家庭、婚姻依然是最重要的风险抵御机制。但是这个风险抵御机制起作用的前提是你的伴侣确实靠谱。假设他不靠谱,你不仅得不到照顾,很可能风险会变得更高,还要去承担别人犯错的风险。所以这个风险抵御机制具有双面性。

婚姻的第四个好处是婚姻可以帮助你合理合法地生育孩子。 但是你在养育孩子时同样需要承担养育的分工和代价。

说完了婚姻的好处,其实婚姻的风险同样很多,比如 在你享受婚姻的好处时,也不得不让渡一部分权利和自由。 你可能没有办法跟别人打情骂俏,或者你需要让渡出一部分个人财产的收入。

所以,面对婚姻我们要谨慎思考,做好权衡,不要急着走进去。周围人可能会说你太挑剔,但你就是要警惕,你有权这样做。因为一旦走进婚姻,你就会发现,很多原以为有风险的问题可能并没有什么,反而是一些之前没发现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关于这一点,后面的章节会有详细解释。

在本节最后,我列了十个问题,帮你了解婚姻里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和好处。大家可以跟自己的伴侣逐一讨论,答案一致当然最理想,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发现答案不一样,这时你就要考虑,对方的答案所带来的风险是不是你能承受的?比如关于孩子,你很想要,但对方坚决不想,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们不要孩子,那这个风险你能不能承受?

这十个问题能让你们更好地认识双方对风险和收益的态度,答案不见得必须一致,很多时候是可以共存的。后面在讲述差异时也会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当然,你也可以和伴侣玩玩我们的《令人心动的cp》情感沟通卡牌,它会更好地帮助你们确立底线。

问题清单

1.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谁负责带?

2.买不买房子?什么时候买?要不要父母资助?

3.如果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发生冲突,怎么办?处理原则是什么?

4.家务分工如何安排?如果遇到一方完成有困难,如何协调?

5.家庭经济如何安排?AA制的话遇到意外如何解决?

6.过年回谁家?双方父母和小家庭的关系是什么?

7.能否坦诚地说出各自的性需求?

8.各自最不能容忍的底线是什么?

9.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吵架原则是什么?

10.我们各自不会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当然,婚姻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好处,很多研究都发现稳定的婚姻生活能让人的寿命更长,幸福感更强。所以,处理亲密关系、享受婚姻生活是我们的目标。我鼓励你在谨慎思考后,勇敢一点。

要点回顾

中国自古以来的婚姻模式更多强调的是缘分,家庭利益远高于个人利益,而今天,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更多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婚姻不再只靠缘分来维持,更有赖于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在选择要不要走入婚姻前,你需要考虑清楚婚姻于你而言的好处和风险,哪些好处是你非常想拥有的,又有哪些风险是你不能承受的。这些必要的思考,能让你看清婚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PQvYvqRvwznUgMA5yiEwIzHH/KQ+VUwFtkcgJr2q0JQZ0rqpvxgtJRnZZKulbd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