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替代成本:今天,爱情让我们获得什么

上一节我讲到,爱情新旧脚本的混杂,导致我们今天的爱情格外难。很多朋友都会问我:既然爱情这么难,我们可不可以不要爱情,一个人过一生?一个人吃得好,穿得好,自己挣钱自己花,为什么还要爱情?他们平时不觉得自己需要爱情,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生病,一个人去医院,要自己排队,这时才觉得要是身边有个人陪就好了。

这也是现代女性的典型困惑:一方面经济独立,享受自由;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刻特别需要陪伴,渴望爱情。我们到底要不要为了某种依赖而放弃自由?这就引出了本节的话题:今天的爱情还有什么好处,还有什么意义?

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从不觉得人生里有什么事非得让男人帮忙解决,也并不觉得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但我真的经常鼓励身边的人好好谈一次恋爱。我感受过爱情的美好,也特别希望更多人能够体会。我是专门做亲密关系研究的,我在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帮助大家了解爱情在当下的意义。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爱情

第一,爱情是发现自我和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 作为一名70后,我是看着琼瑶小说长大的。琼瑶小说常见的爱情脚本是一个女人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一个有钱,一个贫穷,最终她会爱上贫穷的那个。90后从小看的爱情故事就不一样了,霸道总裁才是男主角,所有爱情剧都在告诉你,女主角并不爱他的钱,甚至不断拒绝他的钱。既然女主角不要霸道总裁的钱,为什么又要把男主角塑造成霸道总裁呢?这背后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霸道总裁,身边美女如云,可他谁都不要,只要你;另一个穷小子,身边所有美女都不想要他,他只能选你。两相对比,你的自我价值不一样了,霸道总裁选择你,你的自我价值才更高。

其实,不论琼瑶时代还是霸道总裁时代,这种选择背后真正的逻辑标准都不是金钱,而是自我的独特性。哲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的确定性,伊娃·易洛斯说,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很抽象,所以人们要用“有人爱我吗”来替代“我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有人爱我,自我才会被看到,就像自我在照镜子。这就是美国的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提出的“镜中自我”的概念:当讨论自我的时候,都是在设想我们在他人面前会怎么表现,我们会去想象他们对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再根据这两者去判断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自我”并不是一个人一出生就有的概念,恰恰相反,它是通过这种碰撞才变得清晰可见。也就是说,是社会、文化、他人的目光等外在因素确定了你的自我价值。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爱情是自我发展的途径”?因为不通过跟他人的碰撞,其实你是很难看清自我的。我们当然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人碰撞,但是亲密关系中的碰撞常常是最根本的,所以带来的成长也是最快的。

爱情不仅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还能提高自我的价值感,就像歌德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里写的:“当我知道绿蒂爱我的时候,我就会变得更崇拜我自己,我特别爱圣坛上的自己,当我知道她爱我的时候。”

爱情是怎么实现自我的确认,提高自我价值的呢?这涉及一个凝视理论。我研究过大量韩剧,发现在爱情偶像剧里男主角凝视女主角的镜头特别多,但实际上在拍摄时男主角是在凝视镜头。观众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剧情,觉得男主角也在看我,看到了我的独特,这才产生“看一部韩剧换一个老公”的现象。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这几乎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之一。被看到、被凝视、被目光好好地爱抚,于是爱情出现了,自我也存在了。当然,这个自我不一定是完美的。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说:“恋爱中的人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瞎子,他们确实能看到对方的赘肉、斜眼,但奇怪的是他们不在乎这些缺点,甚至着迷于这些缺点。”

就是因为爱情能让我们感受到自我独特的价值,所以爱情能使我们从平庸的生活中脱颖而出,我们在爱人的凝视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珍贵。

第二,爱情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结,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专门研究爱的艺术,发现人类作为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有个本质上的不同,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们是需要联结的。人失去与其他人的联结,就会产生孤独感,而孤独让人恐惧。怎么摆脱孤独感呢?弗洛姆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熟的爱,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二为一,既保有自我的意识,又与他人形成联结。

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人类总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寻求自我的意义,单独的个人并不能构成其自身意义的充分来源,他说:“孤立的个人并不是其活动的充分目的,因为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所以当我们除了自己而无其他目标时,不可避免地,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会归于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也会丧失行动和拼搏的勇气。所以人类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动物,我们不能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割裂开来。”

建立联结对人类是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学的统计数据发现,相比单身人士,已婚人士的自杀比例更低。而有父母的,特别是有母亲的人,自杀比例远远低于没有父母的。当然背后还有其他原因,但是联结能解决人类的孤独感,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当然也有人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感受到孤独的话,比一个人的孤独更难以忍受,但这里的问题并不是由联结带来的,而恰恰是由两个人在一起却没有建立起联结带来的。所以,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好的亲密关系的特征。

美国学者齐克·祖宾在研究依恋关系时发现爱情有三大特征,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叫作“帮忙的倾向”。在爱情中,我们不单单是享受,还特别愿意帮对方做事,比如帮对方抄个笔记,跑个腿,明明你可以自己点外卖,但我就是要帮你点,这样的给予是爱情关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有自私的一面,我希望你只跟我在一起,但是当两个人形成联结之后,给予会让这种关系更为深刻,更让人欣喜,更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力的升华。一份好的爱情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让我们想要尝试更多生活上的可能性。

第三,爱使性欲望升华。 我在上课时经常会问女同学们:如果一个男性刚刚认识你两三天,就说你长得太美了,做我女朋友吧,你会怎么回答?大部分女生会觉得:这男人太轻浮,他只喜欢我的外貌,我不能跟他交往。但如果一个男性跟你讲:我觉得你的心灵很美,我很想跟你交往。你可能就会觉得:他这么快就看到了我内心深处最优秀的品质,他是我的灵魂伴侣。

可大家诚实地想想看,一个男人只认识你两三天,他看上你外貌的可能性大,还是看上你深层灵魂的可能性大?显然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可是你为什么拒绝第一种男性?因为我们非常警觉,认为很多男性其实是想要发生性关系,把性包装成了爱情。这个担心其实真是对爱情的一大误解。要知道,爱情从一开始就与本能相关,也就是说,人本能的性欲跟爱情是难以分割的。

亲密关系其实是个谱系,在中国历史上兄弟情是高于爱情的,爱情的主导地位是“五四”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古人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当然是对女人的歧视,但它讲的是另一回事。你想想看,桃园三结义,兄弟间出生入死,感情的浓度非常高。李白动不动就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我们怎么区分兄弟情和爱情?更谈得来的就是爱情?在一起更多时间就是爱情?出生入死就是爱情?这些兄弟情也做得到。兄弟情跟爱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里面有没有性关系。你把性从爱情里面拿走,那爱情与其他亲密关系就不再有界限了。

《裸猿》的作者、英国著名生物人类学家莫利斯讲得特别好,他说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很需要爱与被爱,身体接触是亲密关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我们需要触摸。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存在性禁忌,我们很担心这种身体接触会带来性暗示,所以尽可能避免发生身体接触,甚至女儿跟父亲也会尽可能地回避,保持身体距离。他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类就进入了一个情感退避阶段,我们尽可能地避免身体所带来的情感关系。但是这种阻断其实是很多毛病的起因,很多心理疾病都因此产生。在这个年代,唯一能给身体接触以正当理由的就是爱情,是爱情让我们能接受自己对另一个身体的渴望,是爱情使性欲望升华,成为一种更高尚的需求,然后我们才能接受原来自己还有身体接触的欲望,而不仅仅是动物本能。在实际过程中你也会发现,爱情真的能让性欲变得丰富多彩,更有意思。

正是因为爱情还有这些意义,所以即使经济富足,我们依然渴望爱情。那么有了以上三点,是否就意味着爱情在今天社会是不可替代的呢?很多人可能会因此攻击我,作为一个社会学学者,竟然强迫别人去谈恋爱。我一定要声明,我没有这个意思,我鼓励你走进爱情,但是我并不认为爱情是人类唯一可能成长或幸福的途径。

爱情在今天,可以被替代吗

爱情的三点意义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第一点,发现自我和找到自我价值,可以被“搞事业”替代。 人们在工作中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尤其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高的情商,能有清晰的自知之明,能成就自我。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足以让你发现自我的事业,很多工作并不能持续地提供自我珍贵的价值。因此,以事业替代爱情来成就自我是可行的道路,但是这条路也并不容易。

第二点,与他人形成联结,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也能被替代。 比如特蕾莎修女,她跟上帝建立联结,帮助很多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找到生活的激情。可是对很多人来讲这也是很难的。我们意识到联结的重要性,常常是在父母过世以后。父母健在时,你还跟父母有联结,突然有一天他们过世了,你会发现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这时你如何再去跟别人建立联结?你能不能做到像特蕾莎修女那样?这对一般人来讲同样有难度。

第三点,性欲望的升华,更难替代。 有很多事情可以替代性带来的快感,比如游戏成瘾,但是代价很大,如果每一次快感都很容易获得,那么它一旦结束就会带来虚无,这跟爱情带来的长期联结是不一样的。

所以,爱情的这些意义可以被替代,但是成本很高。我们探讨爱情的意义是希望让你能更清晰地看到选择背后的逻辑,看清不同途径的代价和收获,把决策背后的机会成本都考虑进去。

2008年,我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的美国人类学家导师是专门研究中国的,他对我说:“今天我们讨论中国的转型,一定要考虑中国富了以后怎么办。”再结合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讲的,人类慢慢摆脱物质贫乏以后,就会越来越追求“纯粹关系”,到那时,我们会希望跟别人建立更纯粹的、更本质的、更情感性的联结。 所以爱情在未来很可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非可有可无。

我一直觉得,爱情是特别美好的。在新时代的脚本下,我们想要的爱情,是能带来自我认同、产生联结和性欲望升华的爱情。那这种好的爱情,具体有哪几种模式呢?我下一节来讲。

要点回顾

在大多数女性经济独立、享受自由的今天,爱情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可以让你发现自我独特的价值,激发你对生活的热情,让你的性欲望得到升华。尽管你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其他替代爱情的事情,比如事业、与其他人的联结、丰富的爱好等,只不过实际的替代成本会比你想象中高很多。而在未来,我们会更倾向于和他人建立纯粹的、情感性的联结,所以拥有一份好的爱情将成为我们越来越重要的需求。 FjOJtUx+eAtQI06gUcY4IKrr7azKKVrSuzbbus9RixPAVMkU8l0iPZNCXRLZYH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