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锐话题:平凡的母亲,不平凡的爱

本期锐话题,我们对《母亲的灯》中独自肩负起家庭重担的母亲心生钦佩;体会到《妈妈的谎言》中母亲用善意的谎言守护女儿时的深沉爱意;也理解了《秋蜉蝣》中为女儿健康而不辞劳苦、跋山涉水的母亲。她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母爱的汪洋大海。

母亲的灯

@ 马新亭

驴棚里的灯光,就像母亲骨子里的坚强,虽不耀眼,却足以驱散黑暗。

小时候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为了省油,天再黑,母亲也不让点灯,一家人就在黑暗里说话,谁困了谁就去睡觉。

小舅就是在那样一个冬天,冒着暴风雪从几百里外把驴牵回家的。当时驴只有一只羊那么大,这还是在煤矿工作的父亲攒了好长时间的工资买的,大驴买不起。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小,爷爷奶奶年迈多病,父亲在外地工作,农活就指望母亲。轻一点的活,母亲还可以干,繁重的体力活,母亲一个瘦小的女人就干不了,经常求人。父母商量买不起大的牲口,就买一头小驴,养大后干农活。可谁也没想到,在买回驴的第二年,父亲就在一次矿难中去世了。

母亲在我们家院子的东面给驴搭建了一个棚子,对待驴像亲生的孩子一样,甚至比对我们还亲,从不打驴骂驴。我知道那是母亲的希望,全家的希望,希望驴能快快长大,替全家干繁重的农活。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的冬天,驴生了一种奇怪的病,浑身上下长满了白色的小虫子。驴浑身又痒又疼,不断地用蹄子踢自己的下半身,弯曲着脖子用嘴啃自己的上半身。有些地方的毛被踢光了,有些地方被啃得露出了皮肤。母亲给它身上喷了些农药,不管用;又往它身上抹了一些药粉,也不见好转。驴在驴棚里不吃不喝不睡,母亲一趟一趟地往驴棚里跑,去时愁容满面,回来时长吁短叹,焦急地说:“咋办呢?”渐渐地,驴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躺倒在地上,眼睛里流淌着泪水。母亲也一把一把地抹着眼泪,去找邻居们给驴看病,左邻右舍围着驴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有人说恐怕没救了,找个地方埋掉吧。母亲哭着说:“不能埋。”

一天深夜,我被尿憋醒了,听见窗外狂风怒吼。我感到再不跑出去上茅房,可能就憋不住了。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跳下炕就感觉像掉进冰窟窿里一样,冻得浑身直打颤。我刚敞开门,不料暴风雪像一个猛兽,一头就把我推倒在地上,我爬起来往下弯腰,用力顶开暴风雪,往屋后的茅房跑去……我回来快走到房门时,突然看见驴棚里亮着灯,心想这是谁在驴棚里?都下半夜了,天寒地冻的!我踩着厚厚的积雪蹒跚过去,不由得惊呆了,驴静静地躺在地上,母亲一只手举着带玻璃罩的灯,眯缝着眼,另一只手慢慢翻着驴身上的毛,一个一个往外拿虫子。我眼里含着热泪说:“娘,这么晚了,你还不去睡觉?”母亲头也不抬地说:“你快去睡吧,我已经给驴拿了好几夜小虫子,多少有些好转。”我哆嗦着说:“你不会白天给驴拿虫子?”母亲叹口气说:“白天那么多农活、那么多事,干不完,没有空,只能夜里干……”

驴慢慢开始吃草、喝水,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少皮无毛的地方往外长新毛。母亲有时拿着一个玉米面窝头走进驴棚,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驴前面长方形的槽子里,让驴吃……

驴渐渐长大,银灰色的毛,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亮,像一匹绸缎,它不像白那么冷,也不像黑那么暗,看着让人心里踏实。驴长得很壮,很有劲,给驴套上车,它全力以赴地拉水、拉土、拉肥、拉犁、拉麦子、拉豆子、拉高粱、拉玉米、拉柴火……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驴拉着车,母亲坐在上面,手里攥着一条从不打驴的鞭子,风里来雨里去,形影不离,相依为命。

母亲养了一群孩子,没有一个病死,没有一个饿死,没有一个扔掉,没有一个送人……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拉扯长大成人,有当上乡村教师的,有当上白衣天使的,有当上农业专家的,有当上作家记者的。

后来,孩子们要把母亲接到城里去住,母亲说什么也不去,眼睛直往驴棚巡睃。母亲一直养着那头驴。每次家人劝母亲卖掉,母亲都说,那是我的孩子,不能卖!

母亲去世的那几天,不知是家人忙着处理母亲的丧事,还是忘记上料,驴咬断缰绳失踪了。几天后,人们看见驴躺在母亲的坟前,有人上前想牵它起来,才发现驴已浑身冰凉……

母亲生前唯一的遗嘱,就是把那盏她一直保存下来的灯,埋进她的墓地里。因为她听说正是煤油灯的煤油味熏死了驴身上的小白虫子,治好了驴的病。

摘自《七天》 图:陆小弟

常识知多少(汉字篇)

3.壵(zhuàng),古同“壮”,意思是有力,强盛;增加勇气和力量。

常识知多少(汉字篇)

4.洞(dòng),指洞穴,窟窿;透彻,清楚。 LxLT1liu21gX863wOB+rqgvd7mQ7g+PHt3GEKkbmwMP/BhacYyTOgGY9Rk2YFZ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