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确实没假,可是什么年头的事,没人能说清楚。
南运河南岸单街上有个茅厕,白天有亮,夜里没灯,晚上就没人敢进去了。摸黑进去,弄不好一脚踩进茅坑里。
这天深夜,偏偏走进去一个人。这人瘦得像饿鬼,抱个空筐。他走到茅厕中央,把筐倒扣过来,底儿朝上,一脚踩上去,跟着解开腰带,想把腰带拴在房梁上——上吊。
这瘦子抬头一看,房梁上竟然有个拴好的绳套,这是谁拴的?他用手拉一拉,绳套拴得还挺结实。他心想就用这个了,刚要把脑袋伸进去,只听到黑乎乎的下边有人说话:“你别用这个,这是我的。”
瘦子吓了一跳,以为撞见鬼,心里一慌,赶紧跳下筐,这才看见一个人影坐在一张凳子上。
“你是谁?”瘦子问。
“我是谁跟你没关系。反正咱们都想死,各死各的,问什么!”
“既然咱们撞在一块儿,马上全死了,问问怕嘛?”
“那好,你先说,你为嘛寻死?”坐在凳上的人说。
这时,黑屋里的情景渐渐清楚。瘦子虽看不清坐在凳上的人是嘛模样,却看出对方人影挺宽,是个胖子。瘦子便对胖子说:“好。我是干小生意卖杂货的,赔了。借贷还不上,愈滚愈多。我把各种办法琢磨到头了,还是熬不过去,只有一死了事。你呢?”
胖子没答,接着问他:“你欠下多少钱?”
“四十两,这么多钱拿什么还?只有一死。”
“才这么点钱,就搭上一条命,弄不好还是一家人的命呢!”胖子沉默一下,说,“我这儿有个元宝,五十两,给你拿去还账吧,别死了!”
瘦子一听,叫道:“你死到临头还耍我!你有这么多钱,还要死?你不是为钱才寻死的吧?”
“也为了钱。我是做钱庄的,叫一帮临汾人骗了。房子没了,老婆也跑了。我没脸见任何人了,只有去见阎王。”胖子再不多说,说也没用,只对瘦子说,“这元宝你拿去,足够你还债了。它救得了你,救不了我。”
瘦子不肯收,说:“你要死了,我还拿你钱,哪能呢?”
胖子说:“我去阴间还能带着它?你快拿着它走吧,叫我一个人好好坐一会儿。我一吊上去,就再回不来了。”
瘦子万没想到,黄泉边上,竟被人拉了一把。他趴在地上给眼前这位救命恩人叩了三个头,捧着元宝跑回家。
瘦子跑到家,见了老婆,把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老婆先是哭了,责怪他只想自己一死解脱,狠心甩下他们孤儿寡母,看到了银元宝又喜出望外。忽然,她说:“人家救了你,你就这么走了?”
“我能干吗,他倾家荡产,山倒了,谁扶得住?”
瘦子老婆说:“你好歹拉他到咱家吃顿饺子,送行饺子迎客面,咱得叫他吃了饺子再走。我马上和面、剁菜。深更半夜没地方买肉了,你到隔壁借几个鸡蛋去。”
瘦子赶忙出门去借鸡蛋。老婆忙着切菜、和面、擀皮,这一忙,擀面杖掉在了地上。地不平,擀面杖轱辘到墙角。奇怪的是,擀面杖横着轱辘,到了墙角,竟然鬼使神差地“咕噔”一下竖着掉进老鼠洞里。瘦子老婆赶忙伸手到洞里去掏,待抓住了往外一抻,怎么比铁还重?拉出来一看,竟不是擀面杖,而是一根亮晃晃的大金条!今天怎么啦,财神爷到家来了?刚才银元宝,现在是金条!她当是在做梦,分明又不是做梦。
不一会儿,瘦子攥着鸡蛋回来,一看也蒙了。两人赶忙清理了屋角的杂物,用锄头、铲子一通刨,竟然刨出两坛子金条,足有百十根。
瘦子傻了,老婆却清醒,叫他赶紧跑去茅厕,叫那胖子别再寻死了,有钱了。
瘦子这才反应过来,说:“说得是,人家拿元宝救了咱们,咱们也得救人家。”
瘦子老婆说:“你快去呀,说不定他已经吊在房梁上了!”
瘦子飞一样地跑到茅厕,一看还好,胖子还坐在那里“呜呜”地哭呢!他上去一把将胖子拉出茅厕,一直拉到自己家。胖子看到这满满两坛金条,心里直纳闷。
瘦子对胖子笑嘻嘻地说:“有这些金条,你也不用寻死了。”
胖子使劲摇着手,说这可不行。瘦子说:“嘛叫行不行,你拿银元宝救了我一家,凭嘛不让我拿金条救你一命?”
瘦子老婆说:“没有你那银元宝,哪会招出来这两坛子金条?这是老天爷心疼你俩,才演出来这一幕又一幕。这事编在戏里,也是好戏。”
于是二人把金条分了,各一半,一人一坛金条。事后二人都还是做买卖,各开一店。
瘦子在北门里开一家广货店,店里专销由南边水运来的板鸭、熏肉、风鸡、腊肠和家什杂物。胖子在宫前小洋货街开了一个洋货店,卖的全是从紫竹林弄来的时髦洋货。买卖都旺,旺得呼呼冒小火苗,还都赚了钱。有钱不忘朋友,二人彼此经常走动。一天,他俩酒后聊起往事,唏嘘不已,决定在城北单街那边合力盖一片房子,两家人都搬去住,后代也好联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二人在那地方因祸得福,起死回生,否极泰来,认准那地方是他们的福地。他们看好单街右边的一块空地,一起买下来,再请来营造厂造了两排房子,每排八幢,门对门。中间留一条巷子,两家合用,这样两家人出来进去,打头碰面,相互照应,好比一家。
这巷子得有个名字。瘦子姓毛,胖子姓贾,就叫毛贾伙巷。不知这名字是他们自己起的,还是给人们叫出来的。如果是他们二人合起的,那是为了彼此要好,并长此以往地下去。如果是人们叫出来的,则是称赞这毛贾二人有情有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推荐者:檬 男)
(发稿编辑:吕 佳)
(题图:孙小片)
刘大耳朵只有一只耳朵。小时候他和弟弟顽皮,一起掉进了枯井。三九天,冬暖夏凉的井底也成了冰窖。两天后,他们被父母救出来,弟弟平安无事,他却失去了一只耳朵。母亲说那是冻掉的,那时他的耳朵像一块透明的薄冰,撞击着井壁,“叮当”有声。
刘大耳朵剩下的那只耳朵,像是疯了似的长。村里人说,那就像是人把吃下去的营养全都供给了这只耳朵。耳朵又厚又长,厚比烧饼,长可比肩。刘大耳朵在村里闲逛,肥墩墩的耳朵摇摇颤颤,就像西行的唐僧。
刘大耳朵一辈子没娶上媳妇,不仅因为他长了一只丑陋的耳朵,还因为他不务正业。
很少有人看过刘大耳朵下地。他每天在村子里晃,或者去村边的小河里抓鱼摸虾。他躲藏在草丛中,等洗衣的婆娘们靠近了,猛地蹿出来,丢过去一块石头。石头击起的水花打湿了婆娘们的衣服,她们就扯开嗓子骂:“刘大耳朵你这个贱手!”刘大耳朵却不恼,“嘿嘿”笑着从她们身边经过,一个猛子扎进河里。一会儿,从水里钻出个只长了一只耳朵的脑袋,手里掐着一条半斤重的鲤鱼。
刘大耳朵游手好闲,他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
他的弟弟却完全不同。弟弟肯干,肯钻研。他买了村里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他在山上栽了十亩果树,他还盖了村里唯一的小砖楼。
有时,弟弟劝哥哥说:“你也包十亩果园吧!”刘大耳朵说:“有用?”弟弟说:“当然有用,我还不是从栽果树开始的?”刘大耳朵想了想,说:“不干。”再想想,他又说:“就我这模样,赚多少钱,都不会有女人看上我。”弟弟就不高兴了,说:“你又没赚过钱,怎么知道女人看不上你?”刘大耳朵撇撇嘴,说:“就算看上了,也是看上钱。不干!”
之后每一天,刘大耳朵仍然在村子里游荡。后来他逛烦了,就隔三岔五地往镇上跑,晚上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村里人都纳闷,刘大耳朵不干活,哪来喝酒的钱?没多久,他们就搞明白了,他们发现了刘大耳朵偷鸡摸狗的勾当。
一开始,刘大耳朵并不偷什么值钱的东西。村里人放在院子里的锄镰锨䦆,挂在院子里的晾晒衣物,都是他下手的目标。那时,偷这些东西很容易,院门没插,他大摇大摆走进去,拿了就走。后来村里人加强了防范,他的成功率就降低了很多。那时他的胃口也大了,竟然打起粮食、自行车甚至钱包的主意。他偷过几次,都被村里人当场抓获。他被暴打过几次,有一次,几个村里人把他扭送到镇派出所,可是走到派出所门口,却又放了他。乡里乡亲的,都想再给他一次机会。
从此,刘大耳朵果然不偷了。没事时,他往弟弟家里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看就是一天。弟弟仍然劝他,劝他养鸡,劝他养牛,劝他栽果树。弟弟说:“只要你干,我借你本钱。”他就是不干。这样弟弟就没有了办法,总不能拿刀子逼他。
“哥这一辈子算完啦!”弟弟是在娘面前说下这句话的。那时,刘大耳朵正捧着饭碗在院子里吃饭。刘大耳朵一直和娘住在一起。
其实这之前,尽管兄弟俩的性格截然不同,尽管弟弟常常数落自己的哥哥,可是两个人总还没有太大的矛盾。让他们反目成仇的原因,是刘大耳朵突然偷了弟弟家的彩电。
那天,弟弟和婆娘下地去了,刘大耳朵一个人留在家里看电视。中午他们回来,哥哥和电视机都不见了。婆娘说:“是不是哥把电视机抱去换酒喝了?”弟弟说:“不会吧?”直等到晚上,刘大耳朵才从镇上摇摇晃晃地回来。弟弟问:“电视机是不是被你拿走了?”刘大耳朵说:“是被我借走了。”弟弟问:“哪去了?”刘大耳朵拍拍肚子,打了一个酒嗝,说:“在这里呢!”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他说这是剩下的钱,还够喝上半个月。
那天,弟弟动手打了刘大耳朵,他不是心痛自己的电视机,他是心痛自己的哥哥。他想哥怎么能这样?兔子还不吃窝边草,他怎么能偷到自己弟弟家呢?
弟弟从此不让哥哥再踏进自己家的门,刘大耳朵只好再一次对村里人下手,村子几乎被他偷了个遍。派出所他也进去过几次,每次都是弟弟花钱,把他保出来。尽管弟弟不愿意,可是没有办法。这世上,刘大耳朵只剩下弟弟和七十多岁的老娘。
弟弟以刘大耳朵为耻,不愿意见到他、谈起他。有时,弟弟甚至对自己的亲哥下了最恶毒的诅咒。
就这样,刘大耳朵继续偷鸡摸狗,一连好几年。
那天,刘大耳朵偷了两只鸡,被发现了,被追着打。追他的是三兄弟,是村里的霸王。
刘大耳朵仓皇逃窜,跑到了河边。“追兵”越来越近,刘大耳朵慌乱之下,跳下了河。那时是冬天,河水虽未结冰,却是冰凉刺骨。刘大耳朵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了下去。三兄弟拿了扒钩捞,直捞到天亮,才把刘大耳朵从水里捞出,尸体早已僵硬。
弟弟听了哥哥的死讯,很伤心,可是很快他就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不仅他,除了娘,村里的所有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后来,娘死前,把刘大耳朵的弟弟叫到面前,她说:“你不要恨你哥。”
弟弟说:“我不恨。”
娘说:“你知道你哥的耳朵是怎么没的吗?”
弟弟说,冻掉的。
娘说:“不是。你们在井里饿了两天,马上就要饿死了。我去救你们的时候,你哥抱着你,一只耳朵已经没有了。你在他怀里,满嘴是血,你们都昏了过去。”
弟弟愣住了。他说:“难道是我啃掉了哥的耳朵?”
娘说:“不知道。反正我见到你俩的时候,你满嘴是血,你哥少了一只耳朵。”
弟弟呆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娘说:“这事没人知道。你,你哥,村里人,都不知道。也许不是你啃掉你哥的耳朵,也许就算你不啃他的耳朵,也饿不死。”
娘的话前后矛盾,让弟弟听不明白,可是他还是呕吐起来。他吐了很久,还一边吐一边哭,他希望这不是真的。
收拾娘的遗物时,弟弟发现了一个本子。本子是哥哥的,是他读初中时写下的日记。娘不识字,她对所有写有字的纸片,都视若神明。弟弟翻到其中一篇,有这样一句话——
弟弟啃掉了我的耳朵,我的生命中,不再有幸福……
(推荐者:晓晓竹)
(发稿编辑:丁娴瑶)
(题图、插图:孙小片)
◆ 很久没收到你的信息,我很心痛,我曾用薯片割过脉,用豆腐撞过头,用降落伞跳过楼,用面条上过吊,可都没死成。唉,你就请我吃顿饭,撑死我算了。
◆ 两家求亲一女,东家人丑家富,西家人帅家穷。父母问女儿愿意嫁哪家,女儿答:“我还没打定主意,不过最好是在东家吃,在西家住。”
◆ 有个卖菜的改行做了护士,她帮一老爷子量体温后,看了半天,对老爷子说:“哦,37 度 7,就算你 37 度好了。”
◆ 经济状况一穷二白,行事作风丢三落四,兴趣爱好五颜六色,人生信条乱七八糟,以上所写八九不离十。
(推荐者:月月鸟)
◆ 一儿童游乐园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成年人必须在孩子陪同下,方可进入。”
◆ 一古堡入口处贴着一张告示:“主人该使客人宾至如归,客人该注意这里并非自己家。”
◆ 某动物园的告示中规定:“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自行捡回物品。”
◆ 一小酒馆挂出这样的告示牌:“情绪低落吗?来看看我们。”
◆ 一家旅馆在所有的盥洗室里贴有这样的告示:“客人们,请把你的歌藏在心底,因为我们的墙壁并非你想象的那样厚实。”
◆ 一边境小城的入口处,贴有醒目的告示:“请司机注意,本城一无医生,二无医院,三无药品!”
(推荐者:丁 强)
◆ 别人的规划:上半年赚五十万元,下半年开公司,明年买车,五年内买房。我的规划:中午吃黄焖鸡,晚上吃螺蛳粉,明天吃水煮鱼,周末一定要吃火锅。
◆ 三岁以下的小孩是不是对“大”“小”没有概念呢?我和侄子玩捉迷藏,他在鞋盒里找我。
◆ 本人急需一套住宅,希望使用面积比较宽敞,使我的妻子住进去后,不会总想回娘家;又不能太大,以免让我的丈母娘产生要同我们住在一起的想法。
◆ 人们的行为总是和时代一起进步,刚看到一位老爷爷扶着一个盯着手机的年轻人过马路。
◆ 我妈被正式确诊为游戏中的“N P C”,因为一靠近她,我就有任务。
◆ 我只是帮我妈注册了邮箱,结果她到处跟人说我会修电脑。
(推荐者:卧 龙)
◆ 现代语:有钱就任性。
古语: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 现代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古语:念之再三,铭之肺腑。
◆ 现代语:吓死宝宝了。
古语:妙哉此言,足堪糊弄婴孩。
◆ 现代语:和你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
古语: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 现代语:我真的跪了。
古语:膝行而前,以头抢地。
(推荐者:苏 童)
(本栏插图:孙小片)
◆ 你只是个垄断公司,并不是靠着市场竞争闯出来的民营企业。
◆ 说好上周全班一起春游,因为班里唯一的女生有事,所以推到这周。
◆ 大学四年没逃过课,全班就我一个女的,目标太明显。
◆ 女神节那天,全班男生一人凑一百,送了唯一女同学一部iPhone15。
◆ 就别的像不带说着,一换个寝搬室家楼时公司。
(推荐者:潘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