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挫折?为什么我们会把这种挫折当作一种危机?这种经历的意义是什么?

中年危机,我更愿意称之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一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我们真实的人格。

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无论他们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多么成功,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的精神分析实践对象主要是中年人;中年之路代表了一个极好的——尽管常常令人痛苦——修正自我感(sense of self)的机会。因此,本书将会探讨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是如何获得特定的自我感的?

●有哪些变化预示着我们进入了中年之路?

●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我感?

●荣格的个体化 概念与对他人的承诺之间有何关联?

●有哪些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能够支持个体化过程,并帮助我们穿越中年之路,渡我们脱离痛苦,去往意义的彼岸?

深度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看作由他人造成的困境,看成一个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那么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人格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荣格在一封1945年谈及个人成长的信中写道:

(成长)的史书由三部分组成:洞察力、忍耐力和行动力。心理学只在第一部分被人需要,而在第二、第三部分,道德力量将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人把生活当作一部小说。我们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以为造物主会在最后一页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正如海明威曾说过的,如果主人公还没有死,只是因为作者还没写到结尾。因此,无论有没有获得启迪,在人生的最后一页,我们都会死去。而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能够为余下的篇章担负起责任,敢于为召唤我们的广阔生活而冒险。

无论读者身处生命的哪一阶段,所受到的召唤都一如丁尼生(Tennyson)在《尤利西斯》( Ulysses )中所言:

长昼将尽,皓月徐升。内心召唤,耳边回响。

一起来吧,我的朋友。探新寻异,永不为晚。 L5Rb2sASUOMHMZ6OcjY7Ymt2f2JYpngMqoqBBLtHgqnCKGxWSLwZPPsQhWPazb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