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非常关心教育。他创立了儿童咨询中心,倾力为家庭解决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说来,孩子如果有偷盗、暴力等问题,那么问题的背后就一定有其原因。比如孩子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寒才去偷,可能是因为从小被自己的父亲虐待才去虐待他人……
环境造就人,这是肯定的。但环境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类似的悲惨境遇,却不一定让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产生同样的问题。且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很多时候,追溯原因并对其纠缠不休,意义并不大。
人应该面向未来,以将来的目标为基准,调整自己在当下的行动。
所以,从目标学说的角度看来,孩子的很多行为便有了新的解释和引导方法。
例如,当孩子拒绝上学时,从原因学说出发,问题的根源可能是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缺爱,渴望爱。但如果用目标学说来解释,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必有其目的,可能他是为了吸引父母或老师的注意。
如果目标学说的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家长无视孩子的逃学行为,反而可能是正确的做法。如果不论孩子怎么逃学,都吸引不到大人的注意,他搞不好便会试试好好表现,乖乖去上学,兴许还会被表扬。于是问题可能就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再比如,孩子拒绝学习时,原因学说的解释可能是:“这个孩子天资太差了。”但从目标学说看,情况大不相同:孩子可能是没选对本阶段的目标,或者他需要找到正确的优势领域,激发自己心中的勇气。
不论当下面临什么问题,都不要过度纠缠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要面向未来找答案。
即使孩子在成长中遭遇困境,家长也无须气馁,问问自己:“此刻什么目标才是值得追寻的?为此,又有什么事情是马上就能做的呢?”想明白之后,一切迷茫和苦恼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