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目标驱动行动

孩子有自卑感,不一定就是坏事。某一方面的不足给孩子带来的自卑感,完全有可能被另一方面的优势抵消,孩子甚至还能化自卑为自信。

但这背后的重要原理是,孩子天生就有好胜心(追求优越感),所以当进展不顺时才会产生自卑感。而不是天生就有自卑感,接下来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消除自卑感而已。

阿德勒教育理念

起初,阿德勒提出:“正因为人们有自卑感,所以才会努力求上进。”这种观点重视的是行为的原因,认为自卑感是行为的源动力,所以被称为“原因学说”。

但后来阿德勒修正了这一理论,将其改为“目标学说”,即人类行为更多地是由目标激励而产生,而非受原因驱使。

比如有些个头不高的孩子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但并不是所有个头不高的孩子在学习上都刻苦。真正指引孩子们发奋读书的不是生理上的不足,而是心中的目标,是立志考上名校,进入自己钟爱的行业或企业的渴望。

阿德勒说:“如果给一个人充足的资源去做某件事,把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力都帮他备足,给他足够的权限,但他自己却无欲无求,没什么目标,那么这些资源就没了价值。” YiXfuRW5JaHRx1+ze3ce4pofKhyQwOvxA8TwUDBgaq59/UBGaoJOEBBSlbw0at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