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富足金字塔模型

或许,定义富足更好的方法是从我们在这之前没有讨论过的一些东西入手。我并没有谈到川普大厦(Trump Towers)、梅赛德斯-奔驰与古驰。与其说富足意味着使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过上奢侈的生活,还不如说它意味着要保证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可能生活下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让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至少拥有基本生活资料——甚至还要更多一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阻止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全世界,每分钟都有7个人因饥饿而死亡、有3个人因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去世、有3个人死于空气污染、有两个人死于疟疾,而这些悲剧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能够提供食物救助、提供干净的水、净化室内空气、消灭疟疾。从根本上说,一个富足的世界是这样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生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事做,而不是整日为生计奔波,勉强度日。

虽然上面这些想法仍然显得太过模糊,但是,有了这些想法就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明确富足的含义,不妨先让我们看一下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著名的金字塔型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的想法也分层次,与这种金字塔型理论有相似之处。在1937-1951年间,马斯洛在布鲁克林学院任教,他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人,在此期间,他还拜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和格式塔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为师,不断刻苦钻研。当时,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把精力集中于解决各种病态心理问题,几乎没有人去关注人的心理潜能。马斯洛则不同,他认为本尼迪克特和韦特海默是两个非常“杰出的非凡人物”,因此他开始研究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试图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使这两位变得如此成功、如此非凡的。

日复一日,马斯洛还研究了许多其他“达到了人类最高境界”的人的行为特点。爱因斯坦、罗斯福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等人都成了马斯洛细心研究的对象。马斯洛希望在这些人身上找到某种共同的心理特质,从他们的经历中发现有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一般性的环境特点,以此来解释为什么这些人能够获得旁人无法企及、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而其他芸芸众生则只能一生挣扎,却始终无法突破。

为了阐明他的思想,马斯洛创立了他的“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这种理论的图示呈金字塔状。在这个理论的金字塔里,包含了人类五个层次的需求——在金字塔的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某个人想完全发挥自己潜能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各层次的需求是递进型的,只有在前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需求。正因为这个原因,像对空气、水、食物、温情、性和睡眠等生理上的需求构成了金字塔的最底层,紧接着的一层是对保障、安全、法律、秩序和稳定等安全上的需求。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中,中间那一层需求是对家庭、人际交往、感情和工作等的需求,这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再往上一层是对成功、地位、责任与名声等尊重的需求。而在金字塔的最高层则是对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等“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在这一层次上,一个人才真正实现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服务社会的宏愿。

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相比,富足金字塔稍显扁平,但是,在构筑富足金字塔时,我们也有与他相类似的理由。这个金字塔分为三层,最底层由水、食物、住所以及其他与基本生存问题相关的东西构成;中间那一层则为丰富的能源、充分的教育机会、便利的信息通信技术等能够进一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各种“催化剂”;最高层则是为健康与自由保留的,健康与自由是促使任何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最核心的两个先决条件。

下面,就让我们更近距离地看一下这个富足金字塔吧。 /G/X3fIoCssewA8tGE+JgSNU1LgnP+5gNHt6GwCKP99jAeapw+rj04EFUI8rJa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