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词源并不等于心理现实

和单字组成的词一样,复合词也能够代表范畴。比如“书桌”这个复合词,和“书”“桌”这样的单字词一样,也指代一个范畴。还有很多与之相似的复合词,比如“书架”“书签”“书店”“书商”“书虫”“书脊”等,都能表示独立的范畴。对于这些以“书”开头的复合词,人们还可以通过组成词的字来推测整个词的意思,比如“书架”就是放书的架子。但还有很多复合词的意思是没法通过结合两个单字的意思来推理的,比如“东西”“马虎”“花生”“田鸡”“二胡”“简直”“感冒”“当局”“寻常”“责备”“陆续”“方案”“点心”“热狗”“可以”等。

诚然,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里,有些词义可以根据其中某个字的意思来推测,如“责备”“陆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把这样的词当作复合词或者由两个词组成的词来理解。比如“责备”就是“批评”的意思,并非“责怪”+“准备”,尽管“责怪”在这里也解释得通。也就是说,这些复合词实际上都是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的。

通过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说复合词是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的。因为当你思考为什么某个复合词是由这两个字组成的时候,常常会百思不得其解。比如,为什么东边和西边加起来就成了一件“东西”?为什么马和老虎这两种动物合在一起就表示“马虎”,或者说“不仔细”?为什么不是“马狮”,或者“鹿虎”?为什么我们把青蛙称作“田鸡”?难道是因为青蛙总是在田里捉虫,而鸡也是捉虫的能手?

像这样对一个词的来源及其意思的历时变化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传统学科,就是词源学。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是它与母语者实际如何感知词语却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心理学与词源学并不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许多复合词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小我们学到的就是这样的整体,听到的也是一个词的整体。

因此,当小孩子听到“或者”“突然”的时候,他们不会将“或者”分解成“或”和词缀“者”,也不会把“突然”当作由“突”和后缀“然”两部分组成的。对孩子来讲,这两个词就是分别对应的范畴的名字,完全不需要拆分成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把“或者”“突然”,以及别的复合词如“东西”和“马虎”拆开,不但不会有助于理解,反而会变得非常令人困惑。

虽然有时候我们的确可以“听”出复合词中的某个字来,但还是不能通过把两个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得出整个词的意思。比如“昆虫”确实是一种虫,但“昆”是什么意思呢?“轮船”确实是一种船,可是“轮”字是哪儿来的呢?“肥皂”确实是一种皂,不过它完全可以是一种很“瘦”的皂啊!所以,实际上我们在理解复合词的时候,还是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其他语言中也有许多复合词。它们同样很难被当作两个语素意义简单加在一起而生成的。比如英文中的understand(理解)是由under(在下面)和stand(站立)构成的,但是没有人会认为“站在下面”的意思就是“理解”。再比如handsome(帅气)是由hand(手)和some(一些)组成的,但是没有美国人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会联想到“手”“一些”或者“一些手”,他们会把这个词当作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理解。同样的例子在法文里也有。一个常见的法文词beaucoup(许多)是beau(美丽)和coup(打击)的组合。但是你应该已经知道了,没有法国人会把这个词分开理解。在理解复合词这件事情上,人类的认知方式还是很统一的。 3X9qPxIYjCMLFOMdvU2xJT6x7cgBO4+NjubVSBwIrwFSwYFReZWl8zSf237jyU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