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畴比词多得多

词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词往往对应一个范畴。但是,尽管我们可以用词描述和指称范畴,这并不意味着范畴和词完全等价。哪怕我们采用最宽泛的定义,把短语和句子也当作词,词和范畴也不完全等价。因为范畴是心理实体,不一定每个范畴都有叫得出来的名字。虽然大部分时候,一个词就是某范畴的名字,但也确实存在“无法描述”或者“不可言说”的范畴。也就是说,语言与范畴之间的联系其实十分复杂。“妈妈”“月亮”“椅子”“桌子”“办公室”“书房”“长大”“缩小”“旋转”“侧翻”“谢谢”“再见”“一点儿”“而且”“但是”等,词语的确都代表某个范畴,但我们脑中范畴的数量远远大于我们的词汇量。

从认知的角度看,创造一个新词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脑中的范畴数不胜数,并且永远在变动。假设给每一个范畴都造一个词,那么我们得有一个天文数字大小的词库。因此,人类学会了用最经济的方法使用词。这就是为什么语言中有很多多义词,这些词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才能确定。这样一个词就能表示好几个不同的范畴,想想“方便”有多少个意思吧。另外一种节省词的方法就是使用短语,即用好几个词来表示一个范畴,这就是本章将要具体讨论的内容。剩下无数种“无法描述”“不可言说”的范畴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

总的来讲,第1章我们关注了用一个词来描述的概念;这一章我们会把目光转移到那些用更复杂的语言单位来描述的概念上,比如复合词、词组、成语、惯用语、谚语、寓言等。 8JuYs4WPyzxzPRG0ECo8nzTeJthAijfqt/U8FpSqYsC7rjgedAfStiQuodsSZx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