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外语才知道他人分类不同

如果我们指定概念空间中的某个框架,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块红色的形状,同时又没有任何一块单独的绿色形状能完全将其覆盖。不过,往往好几块绿色的形状也能把这块红色的形状大致描述清楚。也就是说,红色语言中的某个概念并不能在绿色语言中找到一个现成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反之亦然。

举个具体的例子。英文里的“poor”在美国人眼中可能描述的都是同一种情况,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但是在中文里,我们却很难找到一个词来描述所有“poor”的情况。根据这个词具体讲述的语境,我们会用“穷”“穷苦”“困难”“倒霉”“可怜”“差”“劣质”等。

也许美国人会觉得中文怎么如此不讲道理,明明“poor”就是一个概念,这是如此客观而又明显的事实,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应该这样。但其实世界上很多语言都没有这样一个包含“poor”所有含义的词语。这些语言都通过许多不同的词汇来表达“poor”不同方面的含义,它们合起来涵盖了“poor”的整个概念。同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英文中的“happy”,在中文就有“快乐”和“幸福”两种说法,以至于有时需要很长时间给学中文的美国朋友解释“快乐”和“幸福”之间的差异。

在中文里也有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词,比如“意思”。“意思”的一个意思当然就是某个词、某句话的“意思”了,但它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意思。比如,“他对你有点儿意思”“没什么意思”,等等。下面这段流传甚广的笑话则是“意思”的集大成者:

某人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某人:“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某人:“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某人:“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某人:“是我不好意思。”

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意思”都是意思,但是一旦你想把这个笑话用英文讲给外国人听,就一定会发现这里的“意思”不都是一个意思!领导开始装作不懂此人的“意思”(想法),但是经此人一解释:这是我孝敬领导的“小意思”(礼品),领导就一下心领神会地接受了此人的“意思”(礼品),还客气地说“不好意思”(那我就笑纳了),当然最后因为是麻烦领导帮忙,所以此人也得跟领导说“不好意思”(那就麻烦您了)。总而言之,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在和多位朋友交流之后我们给出下面这段翻译,虽然不如中文那么流畅、那么既隐晦又明显地表达出双方的“意思”,但也不失为一段“有意思”的对话。虽然我们尽量用相近的词来翻译“意思”,但是这些“意思”在英文中其实还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的。

Your boss: What is this thing?

You: Oh. It’s nothing.

Your boss: But surely it’s something!

You: Well, it’s just a little gift-y thing-y.

Your boss: So you have something.

You: Yeah… it’s a pretty nice thing.

Your boss: Oh, you know I'd take anything.

You: Then this is exactly the thing!

所以,在每门语言里都能找到另一门语言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虽然在一门语言的母语者看来,这些词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别的语言也应该有一个同样的词,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这种情况下的两门语言,我们可以说其中一门语言在某个词汇上更加“宽泛”,另一个则较为“细致”。比如就“poor”这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来看,英文就比中文更加“宽泛”,而对于“意思”这个概念来讲,中文则比英文更“宽泛”,因为英文更加细致地区分了“意思”的几个不同的意思,而且需要使用不同的英文词汇来表达中文里的“意思”。 CJthmoSyCnL65KgzEdNetbreqVa85+Qvc8x8AYXwUes87WQdoap+5jrFsHZ74+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