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时候用“但是”,什么时候说“而且”

有时,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句子:“我不知道那家面馆的老板是哪里来的,但是她看上去很好说话。”这里为什么要用“但是”呢?又有什么转折呢?让我们先来考虑这里能不能用“而且”:“我不知道那家面馆的老板是哪里来的,而且她看上去很好说话。”这句话实在是逻辑不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句话的前后部分到底有什么联系。而用“但是”的话,我们肯定能够感觉到一个逻辑流,尽管难以具体描述。这个逻辑流大概是这样的:尽管我完全不了解面馆的老板,不过我感觉她是个容易接近的人。“尽管”就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词,它算得上是“但是”的一位表兄了。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我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完整,而后半句则是前半句的一个明显反例:虽然信息不完整,但我还是要发表一下看法。也就是说,前半句描述了当前的某种情况,后半句则是这个情况的例外。每当告诉他人一件事时,如果在开口之前,我们就发现此事与对方通过我们说过的话建立的期望正好相反,那这就是但是的情况。关于面馆老板的那句话正好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但是”听上去很顺耳,“而且”就很奇怪。

与此类似,如果一个人说“他嘴巴是有点大,但是他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这并不意味着说话人有一种认为嘴巴大的人就不好的偏见,而大概是说:虽然此人从嘴巴大小或守不守口如瓶这个角度来看,算是在不太好的一边,但是从做人这个角度看,却有很好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但是”这个连词所起到的转折作用,被谈论的人从某个角度看并不好,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又很好。

“但是”这个词所代表的“逻辑转弯”范畴,和汽车在马路上转弯这一范畴同样真实,只不过更难以捉摸。之所以要用“但是”,就是因为人在说话时总有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话语的逻辑流上,并且会实时将自己所熟知的情况进行分类。这就好比人们总是有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出现的东西、耳中听到的声音等,并且实时地把熟悉的信号分好类。

有时候,说话人会突然感知到原本在背景中进行的这种实时监控,这就会影响他们说话的流利程度。也许一个语言标签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地被另一个标签替换掉。比如,有人会说:“哎呀,你看那匹马,啊,不对,是那头驴。”而下面这个例子尽管仍然有标签的替换,但所涉及的却不是一个物体,而是整个说话的语流。

老张和老王两位老友好久没见了,他们正在畅谈两家人的近况。老张想告诉老王自己女儿的情况:她在两年前不知道突然得了什么病,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张说了这样一句话:“她在哈尔滨的时候滑雪滑得特别好,而且有一天她突然就掌握不了平衡了,不对,应该说,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就掌握不了平衡了……”

老张刚开始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这句话是一个“而且”的情况,“而且突然”——嗯,应该说“但是突然”,他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但是”的情况,因为他刚开始说后半句的时候,就发现这句话里有个转折了,也就是说,人们很难料到一个滑雪高手会突然摔倒。所以他很快就在中间转了半圈,把句子中的连词从“而且”换成了“但是”,因为他发觉从老王的角度来看,这句话里的转折非常明显。 Q/il/OTK9Gsmj6+GF3k20WqIMjf9dgieMkDpv/LZtwmfbsWbDc3lgGU4OEpMjh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