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畴化和类比的连续体

专门开课教人们如何进行范畴化、如何区分某个范畴的比喻用法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因为这就像在小学开课教孩子们如何走路、如何吃东西、如何呼吸。这些东西都不用教,因为人类的身体通过进化本来就能够做这些事情,我们不需要教其怎么做那些属于本性的东西。人类的大脑也是如此;大脑经过进化成为非常强大的范畴化机器,同时也能够分辨出语言的比喻义,也就是给事物打上引号。一个范畴一般有一个古老的城区,还有一些商业区、住宅区、外城和不知不觉就延伸到农村的郊区。人们也许会觉得,看到一个属于“老城”或者“市中心”的事物,大脑就进行“纯粹”的范畴化;而看见一个属于郊区的事物,大脑做的就不是“纯粹”的范畴化,而是给事物打上引号。但是稍一思考就知道,从范畴的中心到它的边界,人的思维其实并没有间隔,而是一个连续体,没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将其分成几个部分。这就好比把许多连续的同心圆一个个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范畴。而这些都是许多不同类型的类比形成的结果,这些类比由数百万人在数十甚至上千年合力完成。这些各不相同的类比,从最简单的开始,一直到最复杂最有趣的,组成了一个无缝的连续体(continuum)。那些最简单的类比构成概念的核心部分,它们太简单、太自然了,以至于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它们根本不是类比;而那些复杂的类比则构成概念中的“郊区”部分,倘若走出“郊区”而走向非常偏远的“农村”,那里的类比就变得难以理解、毫无说服力了,因此几乎没人认为那儿的事物或情境是属于这个范畴的。 KE2jTWXU747LQlb6fPj6LcMnVfejCbUqf8C72yyNHIaYHnmZ9aJ7Rf5acHbuvr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