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一次读格非的散文,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他的经典中篇小说《迷舟》的发表过程。当时还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的格非将刚刚写好的小说《迷舟》寄给了《上海文学》的主编周介人。结果,周先生很礼貌地把小说退回了。格非的好友,评论家吴洪森看了《迷舟》之后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杰作,于是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周主编,说因为你不发格非的小说,从此以后与你绝交,并将《迷舟》推荐给了《收获》杂志。《收获》很快发表了这篇小说,并引起文坛广泛关注。让人感慨的是,周介人竟然主动写了一封道歉信给格非,并向他约稿。格非又投了一篇稿子,立即在《上海文学》刊出。
这个生动的细节,让我心潮澎湃。我不但佩服格非的小说好,更羡慕他有吴洪森那么一个仗义的评论家朋友。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文学时代。我还佩服周介人先生。他不仅是一个大度的人,而且是一个修养极高的人,不但容得下轻狂的小说家和评论家,还能反观自己的审美失误,并主动认错。
其实,文学的审美,并没有绝对标准。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相互鄙视的桥段,在坊间不知流传着多少。所以,文学说到底,不过是一种口味而已。
因此,作家是有态度的作家,评论家是敢拍案叫骂的评论家,主编也是能宽容待人的主编。
他们做人的状态,那么自然快活,这才是写出好作品的氛围吧。
(更 漏摘自《雨花》2024年第7期,本刊节选,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