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天星光闪耀  青春扬帆起航

坐底10909米深海

●李欣欣

汪品先与“深海勇士”号

徐芑南与“蛟龙”号

叶聪与“奋斗者”号

在叶聪的描述中,多年前在海底看到的画面还历历在目:狭窄的海沟,断崖一样的“峭壁”,起起伏伏的“丘陵”,各种奇特的地质现象……说着说着,叶聪仿佛又回到了他想念的海底世界。

“在人海里待久了,有时挺想回到深海里,再次体验未知世界。”叶聪这样感叹。作为中国深潜第一人,他曾多次驾驶潜水器,置身浩渺无垠的海底世界,观察妙不可言的深海生物。那些珍贵的时刻对今天的他来说,依然意义重大。

好奇心是最大的动力

将时钟拨回叶聪的青少年时期。1979年出生于武汉的他,上中学时,每个月最期待的事,是拿到最新一期《舰船知识》杂志。只要打开杂志,叶聪一下就会进入那个神秘的世界:蔚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汹涌的波涛下藏着广袤的未知世界,庞大的舰船在乘风破浪……

叶聪小时候就渴望接触深空、深海这些神秘领域,对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装备,比如飞机、舰船,也特别感兴趣。高考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船舶工程专业——一个看起来颇为冷门的方向,但他父母明白,这是儿子的兴趣所在,没提任何反对意见。

2001年,本科毕业要找工作时,特别希望亲手制造新装备的叶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注重造船理论试验和新型船舶设计的702所。让他没想到的是,梦想成真来得如此之快。

2002年,中国决心制造载人潜水器。科技部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交给702所,毕业不久的叶聪被任命为总布置主任设计师。

他喜欢钻研,处理问题有条理,渴望接触未知领域,也期待参与制造“很厉害”的装备。在工作中,叶聪强烈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研制深海潜水器,听起来很酷,真正做起来还需经历没日没夜的艰苦攻关。面对一个大家从没做过的项目,11个部门,数百人的队伍,上千人的后援,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叶聪和团队成员一起,设计出一张张布置图,并反复修改数百次,最终在2007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

之后,在2009年至2012年的海试期间,“蛟龙”号共下潜51次,叶聪承担了其中38次下潜试验主驾驶任务。

10年坎坷、10年攻关,2012年6月24日,叶聪驾驶着“蛟龙”号顺利下潜至海平面以下7020米。这天叶聪在海底打了个“超长途电话”,电话那头,是天宫一号上的3名航天员。深海之下、太空之中,叶聪与航天员互送祝贺,达成世界上距离最远、最浪漫的“海天对话”。

深潜征程,弯道超车

这次深潜,70多岁的徐芑南等了一辈子。

中国的深潜之路,从追赶、超越到领跑的历程,徐芑南的体会最深。他是我国第一批为深海开发培育的人才之一,更是中国潜水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潜水器的研发奉献了毕生精力。

《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一书记载,2002年,也就是科技部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交给702所的那年,当时65岁的徐芑南正在美国旧金山颐养天年。接到702所的来电时,身患多种疾病的他一刻也等不及,更顾不上家人的担心顾虑,毅然决然拎着行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一肩挑起“蛟龙”号总设计师的重任。

此时此刻,最有经验的前辈和最有潜力的新人聚首了。

作为总设计师,徐芑南看准了年轻的叶聪能挑大梁,不仅选择叶聪参与这一项目,还让他担任总布置主任设计师。看到退休多年的徐老都回来了,叶聪备受激励。自那以后,和前辈并肩作战的他一头扎进载人潜水器的事业,夜以继日,成长飞速。

仅仅10年,我国的载人深潜事业就从一片空白来到了7000米深度,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在“蛟龙”号深潜7020米海底的历史性时刻,同样激动不已的还有等了近40年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

这位生于1936年的中国古海洋学研究开拓者,一直梦想着通过深潜到海底去考察。1978年,汪品先就曾在巴黎听说深潜。40年后,随着我国深潜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得以成真。

“蛟龙”号之后,为更好地着眼于国产化、自行研发核心部件,科技部下达了4500米“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设计研发任务,叶聪担任副总设计师和质量师,也肩负起副驾驶和指挥员的任务。这台潜水器的国产化率达到95%,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相关科技水平的提升。

由于种种原因,汪品先没能乘坐“蛟龙”号下潜,但他不想再错过“深海勇士”号。2018年5月,82岁高龄的汪品先,在9天内先后3次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南海深处,成为全世界年龄最大的深海潜入者、发现南海大型冷水珊瑚第一人。

载上汪品先这样的顶尖科学家深潜到海底,叶聪感觉很幸福。“在潜水器里听科学家们讲故事,特别有意思,因为科学家们平时很忙,在陆地上一般没机会讲那么多。”叶聪听科学家们从一块石头讲到整个地球的构造,从海洋底部的沉积讲到地壳怎么形成,有一瞬间,他仿佛又变成那个阅读《舰船知识》杂志的小小少年。

在耳濡目染中,叶聪对海洋的热爱,从感受层面来到知识、细节层面,他对地质学、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叶聪喜欢读汪品先写的科普书,也知道他还在视频网站做科普视频。叶聪希望自己能像汪品先那样,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把自己多次深潜的感受讲给更多的人听。

在叶聪看来,科学家是最能明白潜水器价值和意义的一群人。叶聪和科学家之间,不仅是“的哥与乘客”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叶聪参与研制并驾驶潜水器,带他们去找寻海底世界的科学秘密,而科学家则借助潜水器,真正地抵达现场、沉入实践。

在海底点一杯咖啡

“深海勇士”号成功国产化后,2016年,科技部又下达了110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研制任务。在徐芑南的力荐下,30多岁的叶聪成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全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时将3人带到海洋最深处。这一次,叶聪不仅是总设计师,更是总指挥,依然数次参与了海上试验的下潜。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3台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的历程很难用言语完整概括。但叶聪不想只聊过去的成绩,他觉得,载人深潜器的研制成功和万米深潜,只是打开了深海世界的一道缝隙,一切才刚刚开始。

如今3台潜水器都活跃在“世界各海”,执行着载人深潜任务。就在2024年5月初,“奋斗者”号跟随“探索二号”科考船,踏上了历时14天的航程。科考团队在5天的作业时间内,共完成7次“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收获满满,采集多金属结核样品64个、岩石样品4个、短柱状沉积物样品63个、海水样品270升……现在,叶聪和团队伙伴们还在不断提升“奋斗者”号的作业能力。

未来,潜水器还能做什么?叶聪不仅想把所见所闻分享出来,更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带人们去他热爱的海洋世界。

在叶聪的设想里,他希望载人潜水器能去极地深潜,希望海底会有5G信号、加油站、充电站、维修站,甚至希望人们能去海底点一杯咖啡喝……

(梁衍军摘自《解放日报》2024年5月29日,本刊节选) g3ZQGLYjQa/CR4cpoCBI4LGWU+m2GuftvkOKWq6zKVJ58jtSeRJqDObkQuWCzN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