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天星光闪耀  青春扬帆起航

快江湖中的慢刀客

●度公子

人类对“神兽”的热爱是很执着的。在中国,离年轻人最近的,同样“神兽”横行的古籍,当属《山海经》。

两千年前,司马迁曾表示:“《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到了21世纪,年轻人可没有这么多顾忌。来自浙江杭州的“95后”纸艺手工爱好者冯则瑞,便一见《山海经》“误”终身。

冯则瑞在第一次接触《山海经》,看到这些于虚幻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异兽时,就生出了一探究竟的强烈意愿。此后,山海异兽带给冯则瑞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山海经》让他找到了可以不断创作的题材,以及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2019年年初,冯则瑞开始在B站(哔哩哔哩网)上发布自己创作的山海异兽纸艺系列作品。

“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中的“鼍”,“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中的“太阳鸟”……逐渐鲜活起来。

有网友称赞:“这么好的艺术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这时候,冯则瑞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能够带给自己力量的画面,同样也能感染他人。

冯则瑞说,山海异兽给了他陪伴。而他,却赋予了它们跃出古籍的生命力。

一切源于热爱

遇到《山海经》并剪出第一剪是缘起,后来,借由《山海经》,冯则瑞得以通往更大的神话世界里创作。

他还原了不少“大众脸”:比翼鸟、虎蛟、离朱……还有不太为人熟知的神兽,比如鳛鳛鱼、驺吾、狌狌等。

冯则瑞的最新作品,是来自《山海经·海外南经》卷六的离朱。

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成功的人当下有多风光,但很少有人在意,他们能走到今天,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就像冯则瑞创作出的每个神兽,他说制作过程很简单,但当他把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并发布在网上,网友们看到后纷纷感叹自己“手残”。

首先是构思,他需要不断查找关于神兽的资料,逐步完善想法,再通过虚拟模型进行雕刻,模拟出它的大致形象。

因为《山海经》只是一本风物志,没有太多故事情节,所以要根据史料创作出神兽的原型,没那么容易。

“不过有时灵感太强烈,我就直接开始做了。”冯则瑞说,因为足够着迷,有时可能从第一笔下去,后面那些神兽的形象细节就自动从脑海中蹦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纸张的选择——选用生宣纸做主体,然后准备颜料。很多时候,同一个步骤要重复千百次,工作量极大,需要极度的耐心。

最后是上色,制作场景和一些小配件之类的,做完这些,作品就完成了。至于成品,只能用“惊艳”二字来形容,栩栩如生,富有灵气。

一个视频不过几分钟,但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是他长达15天到30天的耐心打磨。而这还只是制作一个作品的基本周期。

“做纸艺是相对枯燥和漫长的,我也不太跟外界交流,所以就把这些情绪诉说给古籍里的山海异兽。”

墙里开花墙外香

对冯则瑞而言,能够成为一名纸艺爱好者,既出自意外,也源于执念。

“心静如水”是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母亲以前是一位裁缝,父亲曾制作过茶叶机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冯则瑞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从初中就开始接受美术培训,走上美术特长生这条路。

大一时去浙江省博物馆,冯则瑞一看到馆中文物,便无法自拔。一双惦记着手工的手,又怎能一直被其他娱乐项目占据?所以,在学业之余,这个不太喜欢出门的男孩就“闭门造车”。

冯则瑞大多时间宅在家里,几乎一刻都离不开自己的山海异兽。

熬夜是常态,有周末则是意外,冯则瑞却甘之如饴。幸运的是,第一年创作的《千纸鹤——灼灼其华》,视频播放量就达到127万,网友们纷纷点赞叫绝。

当初离开家乡,远赴杭州,他只想多学习,多锻炼自己,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他的创作,爱上绘画这件小事。

冯则瑞一直在求变,但始终不得其法,他说自己一开始创作时是很难的。

为了寻找效果最佳的纸张,冯则瑞试过多种纸质材料,比如玻璃纸、珠光纸、褶皱纸还有硫酸纸。在不断的尝试下,他最终选用了生宣纸,并开始自己染色,处理纸张,使其达到自己想要的韧度和质感。

一幅幅作品最终呈现出来,广受好评,他更加受到鼓舞,终于看到墙里开花墙外香。

在冯则瑞的作品中,当下与历史、积淀与迸发、快与慢,都被勾连起来,而屏幕前的人们也在此找到自己的归所。

跨越千年的震撼

《山海经》里的一只只神兽,在他手下变成了精致的艺术品。越来越多的网友被他作品所展现的国风之美打动,开始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得以领悟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

一件件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美哭”我们,更唤醒了那份早已扎根于我们骨血里的、割舍不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的作品像一座桥梁,带给我们跨越千年的震撼。

每当完成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冯则瑞就会把它拍下来发在网上,与粉丝分享。他还把创作的步骤详细地展现出来,从不遮遮掩掩。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去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很大程度上,传统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正处在最好的时代。

快,是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也是这个时代的节奏。在各种倒计时中,人们与周遭一切共同飞快向前,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加速的时间。

然而,即便是手起剑落的快江湖,仍然有甘做工匠的慢刀客。快时代中,“慢”似乎从未被丢掉,快与慢,敏与拙,总有人游走其中,那是一种不止歇的行进状态。

我们期待冯则瑞创作出更多绝美的神兽,用心与双手,传递最古老的文化。 nEmR18rDrR6BuN35vhP/MXkhO7sLWq4iVHebYsvHJj4j8wXU1WxZyX73jXaouJ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