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天星光闪耀  青春扬帆起航

一本书的“奇幻漂流”

●豆子

《徐霞客游记》是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的散文游记,现存的版本有60多万字,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质地貌的开山之作。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流传过程也和徐霞客的人生一样,充满了曲折。

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经30多年跋涉的徐霞客双脚已废。在漫长的旅行生涯中,几乎只有一根手杖和一床被子一直跟随着他。他基本上不带粮食,常常要忍受连日的饥饿,“凌绝壁,冒丛箐”。那时候他的身体还很好,攀缘绝壁宛若猿猴,负箧行走稳如黄牛。他和异兽猢狲为伴,睡在洞穴,饮用溪水,俨然野外生存达人。

然而,人终究不是神仙。攀登绝境,石缝不能容脚的情况很多,许多次他都差点掉下去摔死;草鞋磨破了他的双脚;暴雨后的山道上不知有什么割破他的小腿;云贵高原的冷雨浇在他的身上,使他全身麻木,险些失温而死。

最后,云南的地方官派人把他送回了江阴。人们问他:“你这是何苦呢?”

他回答:“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回家后不久,徐霞客病逝,他的作品由好友进行整理。

第一位整理者是他的好友王忠纫。在受托接手书稿后,王忠纫将徐霞客的作品带回无锡进行排序。然而,由于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游记文稿中有大量残损、散佚的部分,这个排序的任务非常艰巨。后来王忠纫被朝廷派往福州任职,他便将手稿还给了徐霞客的儿子徐屺。

徐屺自知能力有限,又将稿件交给徐霞客的好友季会明。季会明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整理抄录。然而这次整理出来的稿件,却在清军南下,攻到江阴之后被焚毁。包括徐屺在内的徐家20多口人均被杀死。

但幸运的是,季会明还活着。局面稳定后,季会明返回江阴,继续搜集、整理徐霞客的作品。由于原稿文笔卓绝,景物描写令人惊叹,刚写成时就有不少人传抄。季会明把这些传抄的篇章汇编起来,竟组成了厚厚的书稿,使《徐霞客游记》重又得以面世。季会明不禁感慨:“危矣哉!幸矣哉!”

季会明的两次整理,对《徐霞客游记》的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相较于上次整理出的版本,这一版的稿子毕竟又有散佚,实在遗憾。而如今通行的“诸本之祖”,实际上是又过了20年,由学者李寄整理完成的。

当李寄着手整理时,已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那时,他已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他拄着拐杖,找到了宜兴史夏隆家。因为他听说史夏隆收藏的《徐霞客游记》是18年前秀才曹骏甫用徐霞客的原稿抄录的。

李寄寻来后,史夏隆颤巍巍地将这一版本的游记交给了他,告诉他一定要将徐霞客的文章发扬光大。可这个抄本被太多人删改过,字迹辨认起来很困难。李寄举起稿子对着太阳,以便看清被压在下面的原文印痕,增补了《游太华山记》等数篇文稿,进一步弥补了前版《徐霞客游记》的缺憾。

李寄其人,博学多才,著述颇丰,除整理《徐霞客游记》外,还编纂了《历代兵鉴》120卷、《历代兵鉴随笔》16卷、《舆图集要》40卷。然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在后来的动荡中散佚。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遭遇。

经由历代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才留下了现存的珍贵典籍。《徐霞客游记》就是其中幸运的一部。

(梅染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古人的想法真奇怪》一书,与鱼图) J+MRnVjRcbxNvCiUlYAiI30263K9i1qzM2rbW8q+531Tp0d56kghZDeumwhr6Y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