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天星光闪耀  青春扬帆起航

飞行之力:古人的科学狂想

●柯柯

“野生”飞行爱好者:脑洞开起来

如何才能飞上天?在古代,各路“野生”飞行爱好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外力派”“自强派”“技术流”3种。

外力派最为省时省力,主要通过骑乘神奇动物飞行。屈原写“为余驾飞龙兮”,李白写“虎鼓瑟兮鸾回车”。龙、凤、鹤等都是备受推崇的“飞天豪车”。除了常规款,也有乍一看好像很离谱的限量版,比如鱼。传说,鲤鱼跃龙门便可化为龙,若能搭上这趟便车,自然再好不过。《仙苑编珠》里的舒乡人子英,便捕获了一条鲤鱼中的“潜力股”。只在池子里养了一年,鱼便争气地“生角,有翅翼”。子英十分上道,“遂拜之”;大鱼也很讲义气,承诺“我来迎汝”。于是立刻风雨大作,子英乘上鱼背,轻松升腾而去。

自强派则坚信求人不如求己,坐骑能飞,不如自己能飞。《山海经》里有羽民国,羽民国人长生不死,身生长羽,善于飞行。而每一个自强派飞行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就是成为这种长翅膀的“东方天使”。

技术流坚信技术改变世界。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符和印,是他们手头的神兵利器。其中,“龙信印”能助人降龙,驾龙升空;“云信灵印”则可以助人驭云飞行。

科学狂人勇敢冲:真的能飞

“野生”飞行爱好者的设想很美好,实行起来却很不理想,总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对此,善于总结的古人早已看破,并得出了和现代人一样的结论: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还是在于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

最广为人知的古代飞行第一人,当推明代万户。他在椅子下面绑满火箭,椅子上面拴上风筝,希望依靠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牵引力翱翔天际。火箭点燃,一声巨响,万户的身影却消失在了火焰与烟雾之中。

还有一位叫元黄头的成功滑翔飞行——不过是被动的。那时,北齐皇帝高洋大肆屠杀北魏旧人,他将元黄头与其他死囚放在一起,命令他们每个人身上绑上大风筝,从高台上飞下。众人纷纷跌落,元黄头侥幸存活,但高洋毫无怜悯之心,又活活饿死了他。

除了风筝,还有人尝试了别的飞行器——古老的玩具竹蜻蜓。它的原理与直升机的飞行原理颇为相似,通过两翅旋转向下推动空气获得向上的反作用力。17世纪的苏州工匠徐正明发明了“载人竹蜻蜓”:有类似竹蜻蜓的螺旋桨,椅子充当驾驶座位,还有一个连接螺旋桨的踏板,人坐上去踩踏板便能为飞行器提供动力。据说,这辆“飞车”在试飞中“离地尺余”,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功。

其实,早在达·芬奇绘制飞行器草图之前,徐正明的设计灵感来源竹蜻蜓便已经传入欧洲。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竹蜻蜓也可以算是今日人类飞行器的老祖宗呢。

(陈丽鸽摘自《课堂内外·少年大学》2024年第1期,小黑孩图) bcugiHdAKrbnc4ERm8Krcd9KEovUiYusm2BeKBi7g6xqzqdl5gmNummvRmTbJF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