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漫天星光闪耀  青春扬帆起航

马可·波罗们“偷”了啥

●李志刚

冰激凌的“祖宗”其实在中国,你知道吗?

唐朝时,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北方一个牧场里,一个牧民在挤完一桶热乎乎的牛奶后,因为要忙别的事,忘记将牛奶拿回家储存,第二天早上,他收获了全世界最早的一桶牛奶冰激凌。

长安的一位食品店商人在此基础上突发奇想,试着将牛奶、蜜糖和珍珠粉等混合在一起,制成了初具现代雏形的冰激凌,立刻火爆全城。

自那以后,一到夏天,冰激凌就成为“吃货”们的消暑标配。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游历17年的他收获满满,其中就有中国冰激凌的制作配方。他回国后仿造的冰激凌,一时风靡整个亚平宁半岛。

1500年,法国国王与意大利王室的一位成员结婚,冰激凌由此从意大利传入法国。法国人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配料。1625年,新继位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能吃到这种消暑食品,专门聘请了厨师,改进了冰激凌的配方和味道,并要求严加保密。1700年前后,冰激凌传入美洲大陆。1851年,美国第一家冰激凌工厂诞生。

工业革命的力量,将冰激凌推向世界。现在,全世界冰激凌人均消费量逐年递增。

除了冰激凌,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期间,几乎天天吃葱油馅饼。回国后他十分想念,意欲如法炮制,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悟透制作精髓,味道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他做了很多种样子的饼,其中有两样味道还行,于是成了现在的比萨和汉堡包。后来,比萨和汉堡包从意大利传到法国、美国,再到韩国,围着地球转了一圈。

至于面条的发明专利属于谁,中国和意大利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发掘出4000多年前的面条,意大利这才沉默。风靡全球的“意面”“意粉”,尽管《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称“意大利空心粉,模仿的是河北藁城宫面”,但意大利人不认账。不管是不是模仿,“意面”“意粉”的出现,倒逼西方人改变了长达几千年用手抓饭的饮食习惯,刀、叉等西方餐具应运而生。

如果“面条是由中国传入意大利”的观点能通过考古挖掘来坐实,那中国对于西方饮食文化的贡献,功莫大焉!

交流总是相互的。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也把中国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筷子等,以及中国的饮食文化传到了西方。在中亚地区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国的木制筷子和水果种子。

在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后,中国还向全世界输出了无数优质的粮食和水果。比如,粮食有小米、大米、大豆等,水果有柑橙、猕猴桃、枇杷、杧果、荔枝、龙眼等。

其中,大豆的贡献尤为突出。关于大豆的最早记载,见于西周的文献,当时称其为“菽”。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大豆制成了酱油;到了西汉,又把大豆做成豆腐。这些豆制品,现在已成为很多国家的人民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在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三张最亮丽的文化名片中,饮食文化就占了两张:一张是茶叶,一张是陶瓷餐具。马克思曾盛赞中国茶叶,说在他写作《资本论》期间,中国茶叶起到了提神醒脑的巨大作用。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对全球贡献巨大,对邻国更是影响深远。

东汉建立时,光武帝刘秀派马援将军南征,马援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将端午节吃粽子等习俗带到了越南等地,东南亚各国至今仍然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大唐时期,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很多邻国,以唐朝为榜样,每年派留学生到长安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现在,这些邻国都使用筷子吃饭,中国的粽子、面条、馒头、饺子、馄饨等食物,也成为他们餐桌上的“香饽饽”。

当今世界,中国、法国和土耳其,被公认为全球“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而中国烹饪,以其历史最悠久、特色最显著、文化内涵最博大精深、使用人口最多的特点而首屈一指。

(月亮摘自中国作家出版社《生活中的历史饥渴:千年百姓的时尚智慧》一书,小黑孩图) s5bFtRdL2/euCSSmY5709guf5GZ3Ue12mB0xBxAH1aKoqVMoVVr290K4c/d4Av6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