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我总会心血来潮地将房间整理一遍。有一个角落里小心地放着高中时期的成绩条、好朋友写的生日卡、据说绝版的艺术课教材、毕业时喜爱的老师送给我的手账本,还有正在构思的小说大纲和没写完的日记。它们都是一些其貌不扬的小物件,安静地躺在盒子里。但对十五六岁的我来说,去“拾荒”收集小物件,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
当时,我会将游乐场的票根、电影票、考试用过的作文纸封存起来。铁盒里摆放的是各式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甚至还有一首藏在草稿纸里,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我捧着装得满满当当的“拾荒盒”,就像捧着珍贵的礼物,似乎这样就可以将青春完整地保存起来了。
透过那些单薄的纸张,我似乎可以回忆起那节语文课的场景——老师让我们讨论“青春与价值”,我在草稿本上写道:“青春是一场漂流,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似乎还可以记起那个南方罕见的飘落初雪的冬日,我们裹着厚重的羽绒服在游乐场里狂奔,手心握住了一片雪花,像天鹅滴落的眼泪,晶莹又雪白。我靠着“拾荒”,将那些流走的青春岁月串联起来。
每当翻弄“拾荒盒”时,我都会因为美妙的记忆“咯咯”地笑一会儿,以至于每次我蹲在房间静静地不说话,只是偶尔傻笑,妈妈就会跑过来看热闹似的问:“又捡回来什么宝贝了?”每次我都会向她炫耀,诸如这张闪着光的糖纸是从好友艾文送给我的糖上剥下来的,这张答题卡上的作文是英语老师当时夸奖过我的,这张小票是买喜欢的小说那天留下来的……她只是无奈地看着我兴奋地分享“拾荒记”,偶尔还会揶揄我最近怎么没更新了。
没过多久,我爱“拾荒”的消息在家族中迅速传播开来。有一派是走“极简风”的亲戚,他们对这种储存废旧物件的行为持否定态度,认为没什么东西有收集的必要!而这并不能阻止我继续“拾荒”。我吸引到一个和我一样走“收集风”的表妹,我们志同道合,集资购买专门用来收藏票据的小册子、放卡带的盒子、收集稿纸的小夹子……有了这些收集来的好物,我的“拾荒大业”变得更加红红火火,存放记忆的角落里堆积的东西越来越多。
直到我高三毕业的暑假,因为要搬家,所以那些曾经被我费尽心思“拾”来的宝物显得格外占空间。但我不舍得将精心“拾”来的东西就此扔掉,便决定承担起守护它们的重大责任。
我在网上购置了一个更大的可移动的收纳箱,将小册子、文件夹、生锈的铁盒挨个放进去,全程靠自己完成了整理和运输。搬着沉甸甸的收纳箱,我的脸憋得通红,家人们纷纷被我滑稽的样子逗笑了。他们打趣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收纳箱,这是她的青春呢!”
听到这里,我陷入了思考:我为何一直固执地“拾荒”呢?我的脑海里像在播放一场露天电影,那个呼之欲出的答案仿佛也愈加清晰起来:我收藏的不是一个抄满单词的笔记本,而是每个天蒙蒙亮的早晨,早早坐在教室里背诵、默写单词的时光;我收藏的不是一张简单的电影票,而是和好朋友一起放肆,沉浸在电影乌托邦的时光。我好像逐渐明白了,每一个在青春里出现过的物件,尽管普通,但都是有故事的,经过时间的沉淀,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是青春的记忆。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再加上刚刚被分入新班级,情绪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还时常失眠。那时的我,在秘密角落里找到了一张卡片,是班上的一个女孩写给我的留言:“你永远像小太阳一样,照耀着身边的人,希望你可以天天开心!”她真挚的留言像那天的夕阳,在橘黄色的天空蔓延,像一瓣咬碎的甜橙,我的心里也甜甜的。原来那些青春里曾细心收藏的美好,会在某一天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从前的我,酷爱在青春里“拾荒”,拾起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一点点装入记忆的容器。连我自己都一度以为,那只是我喜爱收集的小癖好。直到现在,我才清楚地意识到:我不愿让我的青春漂流而去,所以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藏进时光宝盒,想要尽力记住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前路漫漫,而我会靠着记忆里的美好,挨过那些无眠的日子,渡过那些艰难的关卡。我努力地在青春里“拾荒”,只为我的青春能够久一点、再久一点。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