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麻辣宋朝

●李开周

身为资深“吃货”,我一向这样奉劝其他“吃货”:如果你能穿越历史,最好穿越到宋朝,因为穿越到其他朝代,你会吃不惯,甚至吃不消。

比如说汉朝,先不说烹饪手法多么单一,单是就餐时没有椅子这一点就够你受的——汉朝人席地而坐,而且是跪坐,吃一顿饭得跪半小时。

再比如说魏晋南北朝,一群人聚餐,实行分餐制,每个人面前摆一张小餐桌,谁也不跟谁抢,似乎比较卫生。可是喝酒的时候,他们要共享一个大酒盅或者大马勺,你一口,我一口。所谓“曲水流觞”“推杯换盏”,其实就是分享彼此的唾液,谁愿意这样?

到了唐朝,餐桌慢慢高起来了,椅子渐渐多起来,人们可以像现代人一样舒舒服服地坐着吃饭,酒杯也不再共享了。可惜胡风太盛,酒席上流行唱歌跳舞,主人跳着骑马舞、唱着祝酒歌朝你扑过来,你总不能傻站着吧?总得跳支舞或唱首歌回敬主人吧?如果你不懂唐朝歌舞,难道要来首流行歌曲?不被客人们笑话才怪!

至于元明清三代,对“吃货”来说也都有不如意的地方:元朝的高级宴席总是离不开酸涩的马奶酒;明朝的高级宴席是“无酒不成席”,酒量小的人就麻烦了;至于清朝满族人的婚庆大典,酒席上缺不了肥猪肉,别说吃,光看一眼就能让“以瘦为美”的现代人血压上升。所以说,要想吃得舒服、吃得健康,其他朝代你都别去,要去就去宋朝,那才是属于“吃货”的好时代。

众所周知,杯盘碗筷这些餐具是到了宋朝才开始齐备的,煎、炒、烹、炸这些烹饪方法是到了宋朝才开始完善的,萝卜、白菜这些蔬菜是到了宋朝才开始普及的,现在素菜馆子里各式各样的仿荤食品是到了宋朝才开始遍地开花的,川菜这一菜系是到了宋朝才开始脱颖而出的……

当然,宋朝的饮食也有跟今天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当时很多地方是一日两餐,而不是一日三餐……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宋朝人的口味:宋朝没有辣椒,宋朝人却喜欢吃辣。

在这片土地上,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除了辣椒,还有葱、姜、蒜、藠头、胡椒、辣蓼、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等。宋朝人吃的辣,主要来自生姜、胡椒、芥末和辣菜,辣菜就是芥菜疙瘩。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夜市上出售辣脚子,酒店门口还有小贩托着白瓷缸子卖辣菜。这辣脚子和辣菜其实都是用芥菜疙瘩做的。把芥菜的根茎洗净,去皮,切成条,封缸腌制半个月,起缸叫卖,这是辣脚子。如果只腌制一夜,浇上醋和小磨香油,就是辣菜。

《梦粱录》中说临安夜市上出售辣菜饼,这应该是一种带馅儿的面食,用芥根做馅儿。芥根很辣,所以叫辣菜饼。

南宋食谱《吴氏中馈录》里有一道菜叫芥辣瓜儿,做法是这样的:把芥子碾细,放到碗里,用温开水调匀,再用细纱布过滤掉杂质,加醋调味,做成最简易的芥末酱,拿来腌黄瓜。这道菜在今天叫作芥末黄瓜,很辣也很爽口。

宋朝人把爽口的辣味分成两种,一种是芥辣,一种是姜辣。临安早市上常有摊贩叫卖姜辣羹,那是用鱼头鱼尾和大量的姜末熬制的鱼汤,姜辣和鱼鲜相得益彰。

现在湘菜和川菜里都少不了辣味,宋朝没有湘菜,但是已经有了川菜(北宋有三大菜系:南食、北食、川饭)。那时候的川菜也很辣,而且跟现在一样突出辣味,因为里面放了很多胡椒和姜末。

北宋初年,宋太宗问大臣苏易简:“食品称珍,何物为最?”苏易简说,把姜、蒜、韭菜切碎,捣成泥,兑上水,加胡椒,加盐,混合均匀,是无上的美味。苏易简是四川德阳人,也许四川人偏爱麻辣的饮食习惯就是从他那时候传下来的。

(羽惊林摘自中国法制出版社《吃一场有趣的宋朝宴席》一书,老老老鱼图) zuFTIglNwRGBtBOZ/ItSOSDBXCLPESMuZZHdHqUsUS8uvKjg+/xfh3TBIyC3Za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