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乡村图书馆馆长

●李正新

“打工人之歌”

或许很难想象,我的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古伦村之旅是在挫败中开启的。

两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将我从狭小的县城接到村里,是一个寒冷的下午。一下车我便看到了篮球场北侧的“侗见”空间——一栋古色古香的木楼。走进其间,西侧是几面满满的书墙,红色的杉木柱子间,点缀着纤细的竹篾吊灯。在二楼的春芽图书馆里,混合着杉木松香味和书香的升降式阅读平台上,摆放着一排排好看的少儿图书。得益于几个公益组织的参与,原来闲置的旧村部楼,被打造成了可供孩子们看书学习的图书馆,并在多方助力之下募集了9000多册书。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捐赠图书,但因无人编目,无人借阅,这么多宝贝,只能成包成捆地躺在库房里“睡觉”。

征程未洗,我便在村子的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期待周六家长带孩子与我交流教育上遇到的问题。我还写了分享提纲,精心准备了幻灯片和精美的文创小礼品。

然而,周六那天只来了三四位家长,过来的孩子年龄大都在10岁以下。尽管我热情地上前去与几位家长交流,但是家长们只是把孩子交给我,说一句他们不懂得带孩子,交给我很放心,便转身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孩子们丝毫没有耐心坐下来听我分享,只想拉着我带他们一起做游戏。楼下广场上的小男孩们,一整天不是拿着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就是捧着各种卡片“砸卡片”。我的计划和想法全被打乱,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甚至都没有机会打开,事先准备好的金句也全变成了“哑炮”。

这座湘西小村落没什么产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每年也就过年时才回家几天。村里的100多个小孩,90%以上是留守儿童,且留守年龄小,父母大都在孩子刚满一岁时,就把他们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那些本没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每天尚有繁重的农活与家务,他们只能保证孩子不受冻、不挨饿。为防止孩子哭闹,老人通常会把手机扔给他们。由于长期看手机、刷短视频,孩子能集中精力看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我尝试带孩子们看书,还不到10分钟,就有孩子痛苦地喊:“老师,我看不下去了!”旁边立刻就有孩子质问:“我们为什么要看书?”另一个三年级的男孩马上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手机视频上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做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几个孩子哄笑着唱起了网络上流行的关于打工人的段子。

初次见面的挫败和触目惊心的现实,让我决心在古伦村驻扎,以图书馆驻村馆长的名义,从田野观察走向社会干预。

从田野观察走向社会干预

不少老人告诉我,他们不愿把书借回家。因为孩子不但不看,还容易把书弄坏。但我十分坚定地告诉他们,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步是营造阅读环境。

我耐心地告诉老人,如果家里只有手机,孩子就只能玩手机,因为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家里有书,即便他们起初不会看,哪怕无聊时随手翻一翻,或许就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鼓励每个来到春芽图书馆的孩子,勇敢地向图书馆借出第一本书。一番努力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孩子来借书,孩子之间甚至会比赛谁借的书多。

每次借着孩子们来借书和还书的机会,我会用10分钟与他们交流读书方法,倾听他们读书的收获与感受。让借书和还书,不只是一次登记,还变成由我负责引导、提出挑战,孩子从书中探索答案,并学会沟通和表达的互动过程。

村里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老师,我们的房子、村子,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啊?”“天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变化啊?”“我们能不能瞬间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啊?”孩子们追着我,向我抛来无数的问题。由于缺乏引导,他们热衷用看“神怪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面对这一现状,我尝试带孩子们看科幻影片。每当太阳在村西的山头落下,星星次第布满夜空,我便连上投影仪,孩子们从田埂上吵着、闹着、跑着来到图书馆,从《星际穿越》到《流浪地球》,从《哈勃的宇宙探秘之旅》到《银河系之谜》……每周五晚上,我都会选两部电影播放。孩子们兴奋地议论着电影中的精彩场景,我则鼓励他们试着把自己带入情境之中,想象如果主角是自己,会怎样参与探索,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让我惊讶的是,平时调皮捣蛋的男孩们,周六早上8点多,就相约敲开我的房门,要我教他们什么是“光年”,如何认清各个行星。

“不打烊”图书馆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们有了更多课余时间。但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课外辅导一直是他们缺乏的。如何让孩子们利用好每天业余的时间,让他们在新奇、有趣的探索性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点燃对学习的热情,是我关注的乡村儿童教育中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我挨家走访,向老人们解释,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走向“大语文时代”。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孩子的阅读习惯建立起来,阅读量上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随之跟上,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提升,甚至会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但目前,最缺乏、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引导和陪伴,我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到儿童阅读陪伴活动中来。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到图书馆值班中,在老人们的帮助下,一到暑假,春芽图书馆就灯火通明,变成一座“不打烊”的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从搬运书籍到整理玩具,再到打扫卫生,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2022年夏天,我带孩子们在春芽图书馆里用油画棒画出他们熟悉的村庄、草木和梦想,再把他们的作品通过计算机处理,印制在了飞盘上。他们惊讶地见证了一个个作品诞生的过程,两眼放光。

回想在古伦村担任驻村图书馆馆长的几百个日与夜,我没学到什么上手即用的技能,却遇到了许多触动我心的人。是他们让我意识到,建设乡村,其实是一项“铁杵磨成针”的工作,它需要耐心、智慧,甚至一点儿天真。

(阿布摘自《大学生》2023年第4期) f8bKoq3/bIvB9GwfpFLuaYAk9MNeXejDbHP3yD9eL3gL8n/XNZ6lH3xnejsQ1k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