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你很容易看见徐颖身上“谦逊”的气质。
问她科学家式的思维是怎样的,她说自己算不上科学家,更偏向于工程师。如果追问下去,连工程师也不是了,又回到她习惯自许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问她做了科普工作七八年,至今仍坚持在做,这与她专事的北斗系统有何关系。她说是为解决“不敢用(北斗)”的问题,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吗?“对,仅此而已。”
问她如何4岁上小学、16岁考入大学、32岁成为中科院博导……徐颖浅浅笑着说,“没什么特殊,就是正常上学”“平平无奇的成绩好的学生”。
她似乎拒绝“特殊”,从不把自己放在异乎寻常的位置,也拒绝那些夸张的赞美。这是徐颖的风格,谨慎引申,不作升华。外界称她“北斗女神”,徐颖觉得“太过戏剧化”。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中科院举办的科普节目SELF讲坛邀请了徐颖。谁也没想到,一场不到20分钟的演讲,令徐颖迅速“出圈”。
作为大国重器的北斗系统,其建设过程在徐颖的讲述中情节起伏、惊心动魄。“通常卫星发射只有延迟,没有提前,但北斗实验星的发射必须提前。”幽默是她的拿手活儿,“雷电和恐怖片更配哦,那么雷电和什么不般配呢?不错,就是卫星发射。但北斗第9颗卫星的发射,就在一个雷雨天。”
原本远离日常的航天建设,在徐颖的讲述中趣味横生。一些晦涩的科学知识,也被她融入了故事。
视频“出圈”,名气即来。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颖的工作与生活。让她明显表现出介意的,恐怕只有“北斗女神”的称呼了。徐颖愿意做科普,但对于随之而来的名声,她只想逃。
在光环加持下,科普活动的邀约纷至沓来。她的演讲有长有短,一部分被录制下来,视频散见于网络论坛。如果看得多了会发现,徐颖“最想讲的”一直是为什么要用北斗,以及如何用好北斗。
2016年的演讲中,徐颖就表示,北斗系统面临着“不敢用、不想用”的问题。
为什么会“不敢用、不想用”?
不敢用北斗,主要是对性能的疑虑。
在徐颖的印象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众对北斗系统存在质疑。有人把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比作正版,而北斗系统就是“山寨版”。这个比喻显然有悖于事实,北斗已经证明了自己。北斗的建设,技术上经历了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过程。
“不想用”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在徐颖看来,主要是使用成本和使用习惯。
北斗系统投用的早期,终端上芯片的价格约100元一颗,相对应的,美国GPS系统的芯片仅2美元一颗。此外,生态会影响用户的习惯,“就像一个安卓机用户,用久了以后,很难把手机换成苹果”。现在,“不想用”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不明显了。
7年时间过去,“现在大家都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肯定是要用北斗的,它是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怎么让北斗变得更好用”。而在“更好用”的这条路上,徐颖和同事们的探索没有止境。
提到个人私事时,徐颖的回答总是很简短。但是提起北斗、提到工作,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只不过,要介绍一位科研人员的工作内容,仍是困难的。科研人员与普通人之间,隔着一层屏障。
虽然“北斗女神”的称号很别扭,但好在学术圈内对此并不敏感。科研工作的性质,令她能够屏蔽外部纷扰,安心坐“冷板凳”。
但徐颖并不是蜷缩在象牙塔里的学者,她身体力行,抽时间做科普,无论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大学生还是社会人士。
不只是自己做,徐颖也呼吁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做科普,打破科学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屏障。让专业的人科普自己领域的知识——这本身就是科研人员职责的一部分。
一个学者的“金标准”自然是学术水平,但成就感的来源不止于此。
徐颖分享了一件小事,她偶尔想起,仍觉感动。“忘了哪一年,我们去山西灵丘县一所农村学校做科普,”徐颖说,“那里的孩子在课本之外接触科学知识的机会很少,他们听课都听得很开心。”
徐颖并不常用微博,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才偶然看到一条长长的私信躺在对话框。这是当年课堂上的一名学生发来的,“他告诉我,他是听了我讲的课之后才对航天感兴趣的,以后想成为一名航天员”。
徐颖说,严格意义上来讲,包括她在内的“北斗人”,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科学家,更准确的是工程师或科研工作者。“科学这个体系,不仅有发现世界运行规律的大科学家,也有实现具体技术的工程师。”所谓工程师的思维,徐颖认为是“做一件事,会希望把它的指标尽量做高、做到极致”。以北斗为例,普通人需要的定位精度可能10米级或米级就够了,但工程师追求一寸一寸地向下走,分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甚至更小。
徐颖希望为工程师群体“做一些呼吁”,让公众了解他们的付出与价值。北斗建成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有30多万科技人员,其中许多是不为人知的“螺丝钉”,可能永远不会有“一朝闻名天下知”的时候。
可是作为“北斗人”,“我们是‘国家队’,那就应该做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任”。
作为北斗系统这样的“大国重器”的研发人员,徐颖明白其中的厚重,以及那份来之不易的光荣。如果说,做科学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那么做工程师的,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同一件事,需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说起这些的徐颖,表现得理性、坚毅,不再是做科普时以幽默与温柔示人的她了,但是,或许这才是更真实的她:“北斗人”徐颖。
成为一名航天领域的专家后,凝望太空成了工作,仰望星空时,她依然会感到浪漫。
“你用望远镜看过星云吗?特别美。木星也很美,月亮也很美。每个人其实都会有生活当中琐事的烦恼,你在看星星的时候,会暂时忘掉这些。”
(星月摘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