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

从小有个将军梦,长大成了“制甲人”

●张晓培

甲胄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将士们的防护性装具,其坚硬的外表下藏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但遗憾的是,出土和传世的甲胄实物少之又少。

“90后”小伙儿孙磊是江苏徐州的一位职业甲胄匠人。为了这份热爱,他辞去了中学体育老师的工作,专心制甲,10年间共制作出近1000套古代铠甲及5000余件单品,包括头盔、护臂等。

从小有个将军梦,他迷上了甲胄

中国铁铠甲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作防具。

铁铠甲被称为甲胄,制作铠甲的手艺人古时叫“函人”。目前,国内把制作铠甲当成全职主业的“函人”屈指可数,29岁的孙磊便是其中之一。

1994年出生的孙磊自幼习武、练兵器,听着评书、看着武侠小说长大,从小就有个将军梦,幻想着自己能顶盔冠甲、征战沙场。对古代铠甲的好奇和着迷,让将军梦在年幼的孙磊心中埋下了种子。

“甲胄修复第一人”白荣金所著的《甲胄复原》一书,则让孙磊心底的种子开始发芽。

“大约在2010年,我开始有意地去接触甲胄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普通爱好者,最快捷的了解方式就是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孙磊说,他去了国内很多博物馆,通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代兵马俑、徐州博物馆展出的汉代铁甲、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的秦俑方阵、临淄西汉齐王墓出土的陪葬兵马俑、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各类清代甲胄,逐渐建立起自己对铠甲的认识。

除了跑博物馆,在几年时间里,孙磊还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恶补知识,包括古代兵书、各类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以及相关考古发掘的出土报告等。这让他对历代甲胄的结构以及造型有了一定的认知。

如果能让历朝历代的甲胄再现于世,岂不是很酷?这个想法萌生后,孙磊便一头扎进了甲胄制作的研究。

制甲之路困难重重,他不断推倒重来

“甲胄实物的匮乏导致相关信息碎片化,没有专门的书籍教你如何制作。”孙磊说,光知道甲胄的样式和种类,却不知道它的制作原理、工艺和性能,也没有师傅可以拜师学艺,这条没有“标准答案”的学技之路,他走得异常困难。

摸索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反复拆卸、重编,哪里不满意就重新打版,几十道工序全部推倒重来……这样的日子,孙磊记不清过了多久。“一套甲胄反复做大半年都没有最终定版,这是常有的事。”

在前期的研发过程中,每一个甲片都需要纯手工制作,测绘调试甲胄不同部位所用不同甲片的数据,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受限于国内现存完整复原甲胄种类的稀少,甲片的编缀和制作一样具有难度。

“编缀方式也要不停地试错才能接近成功。除此之外,我也会通过甲片本身的孔位分布去反推其编缀方式,用以解决问题。”渐渐地,孙磊靠古书上的平面图和墓室壁画等交叉比对,摸索出了甲胄各个部位的工艺细节,总结出一套铠甲的制作流程:制甲、编缀、裁剪、封底、包边、拼接、组装、测试……

“数”说制甲之难,他手上生出老茧

孙磊的工作室里,在一块编缀好的汉代铁甲片胸甲上,每一个甲片都有微弯的弧度,全是靠手工一点点敲打成型的,工艺复杂,工程量十分浩大。粗略估算,每个甲片背后因敲打留下的痕迹约有五六十个,那么仅前胸的21个甲片,就要敲1000多下。

“不光是敲,每敲几下还要仔细看看弧度怎么样,以便随时调整。”孙磊坦言,手上磨出水泡、生出老茧,自己早就习惯了。

在一套锁子纹将校甲上,共有2500个甲片,甲片层层叠加,用牛皮绳编缀,先编横排,再进行纵连,通过不同的编法,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活动性。另外,还需要配上吞肩兽、裙甲、护臂、裈甲、鹘尾、抱肚、护腰等部件,整套甲胄的制作过程不仅复杂、工期长,人工成本也非常高。据孙磊介绍,他目前做过最贵的一套甲胄成本在10万元左右,用了近10个月才制作完成。

如今,每套甲胄定版后,甲片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实现工业化量产,制作周期会相应缩短,但整体的制作完善还是得靠手工。

孙磊说,他做的甲胄并不是摆在展柜里的展品,而是可以披挂上马奔驰操练的,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所以甲胄制作完成后,他都会进行各类活动性以及防护力的测试。比如,穿着盔甲舞动各类长短兵器,进行各类运动以验证其结构的灵活性等。

“几十斤重的铠甲穿在身上,要尽可能让它轻便省力、方便行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就这样,热衷于甲胄的孙磊制作出一件件“无敌战甲”,将不同朝代的铠甲一一再现。

他最想开一个博物馆,宣传甲胄文化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制甲,孙磊辞去了中学体育老师的工作,成了职业甲胄匠人。

几年间,他共制作出6000余件(套)古代铠甲。他不仅接到了国内很多景区的订单,他制作的铠甲还远销日韩、俄罗斯、北美等地。他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甲胄匠人。

徐州汉文化景区为孙磊量身打造了古代武备陈列厅,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甲胄,从而对古代武备文化有所了解。

“以甲胄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武备,就是古人开疆拓土、守国保家的底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甲胄文化已经影响了国内外的诸多人群,我们制作铠甲、宣传甲胄文化,也是希望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甲胄的魅力。”

孙磊说,在他眼里,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仅是一个爱好,还是为我国的历史延续保驾护航。

择一事,爱一生。孙磊说,他的梦想是开一个甲胄博物馆,将历代甲胄全都复制下来。

(梁衍军摘自《武汉晚报》2023年3月20日) X1mouWT88HGCMLwkG7w8zVVfBHYTm1cGeqorRzTBLWRiLRkOkKeScX2j10C1VW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