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找寻丧失的本心

梵高,很多人都不陌生,一个生错时代的伟大画家。27岁才正式步入画家生涯的梵高,在自己人生最后的十年,创作了超过两千幅作品,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熟知的自画像系列、星空系列、向日葵系列等等。如今,梵高的很多作品都跻身全球最名贵的艺术作品行列,但可悲的是,他在生前却没有得到别人的欣赏,而面对世人的冷漠以及自身穷困潦倒的处境,梵高从未放弃自己绘画的梦想。

梵高对艺术的痴迷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状态,他曾在精神崩溃的时候,亲手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为的就是画一幅自画像。或许那只是因为一场争吵,抑或是想要抑制住自己难以平复的激动,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梵高究竟遭遇了什么,但是当我们面对他创作出来的《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时,看到的不是疼痛,倒仿佛是一个战士在亲身经历过风暴后,眼里所流露出来的悲愤和绝望,那是一个艺术家最用力的呐喊。这就是梵高,他没有把自己的画当作迎合市场的商品,他深刻清楚自己的本心,画着他想画的画。

梵高生前没有获取名和利,而且英年早逝,但他失败了吗?或许并没有。

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说,生和义都是我想要的,但是当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会舍生而取义。后面他又进一步解释说,生确实是我想要的,但有些东西比活着更重要,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在这里,“义”指的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义气”之类的东西,而是指每个人内心的追求,我们心中的道义,即“本心”。

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谭嗣同是可以提前离开避免被抓捕的,他已经提早收到了线报,而且别人也已经给他安排好了逃离路线,但是他没有选择离开,在他看来,古来变法没有不流血的,他就要成为这场变法中流血的第一个人,正所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就是孟子说的“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说,不仅贤者有这样的心,人皆有之,只不过贤德的人不易丧失这种思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心,只是很多人最后迷失掉了而已。

在《告子上》中,孟子接着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大意是,给我高官厚禄,我如果不管是否合乎礼义就全部收下,那么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的感激吗?在孟子看来,如果被这些外在的诱惑所裹挟了,就会失去本心。

年轻人在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大多满怀理想,希望能够干一番事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有了一定积蓄、买了房子、结了婚之后,就很容易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裹挟。慢慢地,心随外物而去,初入社会的一些理想和抱负多半已经被抛诸脑后。

有一次,许知远到我的直播间来跟我一起推荐书,当时我们俩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说,现在很多人都活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很少去想生活的意义,也很少去想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些小事情上,比如哪里的超市或商场又打折了,哪里的东西比别的地方更便宜了。其实,人生之道与学问之道异曲同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不过就是把失去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学问之道如此,人生之道亦如此。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 373EBKNJhHz2jM4+pvIeOaGES1Q4mZu2j9+Qc+A5xWxgbxq3ZofgdX9Se7ac/p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