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清自己的价值很重要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对知识分子存有偏见。他们不清楚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是用很简单的方式看待问题,认为知识分子的很多做法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做不出任何有实际价值的事情来。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都不如那些体力劳动者,因为体力劳动者可以参加劳动,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吃饭,这是天经地义的。知识分子就坐在家里读读书,说说“之乎者也”,能有什么用呢?

孟子的学生彭更,就问过孟子这样的问题。孟子作为当时的大儒,经常有诸侯国请他前去,每次排场都很大,给的钱也很多。他的学生彭更很不理解,就问孟子说:“老师,您看我们作为读书人,每次随从车辆都有几十辆,跟随者上百人,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孟子回答说:“如果不符合道义的,就是一碗饭,我都不要;如果合乎道义的话,舜从尧那里接受整个天下,也不过分。你觉得我现在这样过分吗?”言外之意就是,难道你认为我的做法不符合道义吗?

彭更听了孟子的话,急忙否认,但他又说了一句话:“士无事而食,不可也。”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没做什么事,天天四处白吃白喝,这不行呀!

孟子听了,就给彭更讲了一段话,说你认为读书人是无功而食,却不知道读书人的功劳很大。因为社会的运行是靠大家通功易事,分工协作,互通有无的,这样才能以多余来弥补不足。否则,农民种的粮食卖不出去,只能堆在家里;女子织的布别人穿不着,也只能堆在家里。只有通功易事,那些木工、车工才能从农夫那里买到粮食,从女子那里买到布匹。同样,一个人有学识、有道义,可以帮助国君治理国家,实施仁道,传播仁义,那么也应该从国君那里获得相应的报酬。为什么你能尊重木工、车工,却要轻视仁义之士呢?

孟子的这段话,我自己深有感触。现在互联网上经常有人写文章,说樊登读书现在靠卖知识挣了多少多少钱,太不应该了!讲知识还要收钱,哪有这样的事儿?

这与彭更的观点简直一模一样。既然你认为体力劳动者赚钱是应该的,那作为脑力劳动者,我们赚钱为什么就不对了呢?

我现在一年要讲52本书,内容涵盖经济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哲学等多个方面。每讲一本书之前,我都要认真阅读这本书,找出其中的重点内容,虽然不需要像学者那样钻研得很深,但起码要知道一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便我在讲的时候,不至于让听众感到这个话题很陌生。这个过程需要涉猎很多方面,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这是一种脑力付出。而作为听众,我们所讲的知识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改变,让你学到了知识,那么你为知识付费不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吗?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懂得这个道理,我想今天大家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吧!

实际上,孟子更想强调的是,知识分子并不完全像体力劳动者一样,靠着知识或技能来混口饭吃,很多体力劳动者、手工艺人等,他们劳作干活、做各种手艺,目的就是找口饭吃。但孟子认为,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应该是看他有没有为别人的生活带来改变,有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你只会拿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四处坑蒙拐骗,煽动他人的情绪,欺骗他人钱财,也能混口饭吃,但这却不是知识的真正价值。知识真正的价值应该是“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如果你能这样利用知识,这才是你的独特价值所在。

所以,不论是古代像孟子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都不应该自惭形秽,认为学知识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配不上“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如果你这么想,就陷入与彭更一样的误区,大错特错了。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能够依靠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有些知识分子的劳动即使不太容易通过物质的方式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长远的,甚至是深刻的社会认同方式体现出来。

说句题外话,其实不光孟子认同知识是需要收费的,孔子也认同,并且他也这么做过,只不过他收得少,一般也就收几条干肉而已。我们比较一下两人的“生意”就会发现,孔子做的是2C(面向普通用户)的生意,孟子做的是2B(面向企业客户)的生意。孔子的学费都是从学生那儿直接收来的,所以孔子不是很有钱;而孟子是真的很有钱,他每次都是货与帝王家,全都是像梁惠王、齐宣王这样的大国君主给予他的俸禄,并且还把他奉若上宾。这样看来,我们现在就是把孟子称为知识付费的鼻祖也不为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

——《孟子·尽心下》 15mm8vzZBzvzOFSDH/sRHsJn605wjv6WA+AtJonPURWbYknIKCJuEgKOfjUQ+v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