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
什么是二八原则?
为什么要全面应用二八原则?
为什么二八原则离不开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的金线原理?

总体上比其他任何解决方案都好的方案就是最佳解决方案。

成事学第三公理:诸法无我,无常是常,不要恋战,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全面应用二八原则,尽百分之一百的力气,每个“二”达成“八”,百分之百的力气最终达成百分之四百的成果。

即使你是天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是成事的基石,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才是成事的基石。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要恋战,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不要试图把任何问题解决到百分之百的尽善尽美。

但是,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怎么知道解决方案已经到了百分之八十的水平?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金线原理,金线原理,金线原理。

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的金线原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基础工具,是成事学第一公理、第二公理、第三公理得以成立的基础。以上这一信念,是成事学第四公理。

简单说,成事学第四公理就是金线原理。

在这里,我第一次庄重而隆重地推出 金线原理: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质就是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Hypothesis driven, fact-based, logical insights)。

这是麦肯锡管理咨询顾问们的“钵”,最重要的吃饭的家伙,没有之一。在解决人世间疑难问题的实践中,金字塔原理有严重缺陷也偏复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简不破。一条金线,唯求真知灼见,唯有一根筋,为得一善果。

在麦肯锡的时候,这个金线原理总是被提及和被强调,但是从来没人把它明确为一个原理。倒是一个金字塔原理被非麦肯锡的管理人士时常提及。

简单地总结归纳, 金字塔原理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横向的三至九个一级论据支持;这横向的三到九个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一个个论点,再被三至九个二级论据支持,可以如此纵向延伸几级,整体论述状如金字塔。

描述金字塔原理的文章浩如烟海,真说明白的寥寥无几。还是我来吧。冯三点,说三点,三点说清楚三个金字塔原理的关键点。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三点且能运用这三点,就说明你掌握了金字塔原理。

第一,纵向支撑原则。 金字塔的纵向要形成逻辑支撑关系。多数时候,这种纵向支撑关系是归纳关系。下一层每个论据都对上一层形成逻辑支撑,如果三到九个论据中任何一个论据成立,上一层总结归纳就能立住,如果三到九个论据全部成立,上一层总结归纳就非常牢固。上一层是在下一层逻辑支撑下的总结归纳,站在下一层论据的支撑下,按照逻辑,高高山顶立,形成结论。

第二,横向不重不漏原则(MECE)。 金字塔的横向要形成不重不漏的相互关系。横向三到九个论据,彼此之间要相对独立,要基本不重合,这样,才能在方法论上避免重复。横向三到九个论据,合在一起要相对完整,要基本覆盖议题整体,这样,才能在方法论上避免重大遗漏。

第三,总体真知灼见原则。 任何一个高质量的金字塔,最后的结论不应该是一个不可能错的空话,或者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废话。任何一个金字塔式的论证,必须是一个真知灼见,必须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加善良、更加美好。真知灼见很难定义,很难言传,所以迦叶会拈花微笑。但是,真知灼见可以意会。你自己获得了真知灼见,或者你听别人有了真知灼见,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它,是它,就是它!”一层窗户纸被捅破,水落石出,再无挂碍。一切仿佛真爱,没见到之前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见到之后,再无他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个好学生。

第一层分解后形成纵向支撑:一个好学生要学习好,一个好学生要品德好,一个好学生要体育好。

三个“好”,任何一个成立,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三个全部成立,这个学生就是一个三好学生。

第一层横向分解出来的三个“好”,学习、品德、体育,基本上彼此相对独立,不是绝对没有交叉,而是相对独立。这三个“好”合在一起,又基本构成“做个好学生”的全貌,覆盖议题整体。当然,还可以加上其他一些元素,比如“美术好”和“公益好”,等等。

当然可以再次向下分解。比如,“体育好”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个体项目体育好”和“集体项目体育好”。也可以换一种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为:“耐力好”“灵活性好”“力量好”“技巧好”,等等。

同理,“学习好”和“品德好”也可以向下再打深一两层,每多打深一层,就多了一层真知灼见。

总体结论可以是一个真知灼见:德智体三好,就是一个好学生。如果某些教育界人士和家长认同这个真知灼见,这个真知灼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长期指导他们教育孩子的实践。

好了,我想我讲明白了金字塔原理,但是,关于金字塔原理的问题也来了。金字塔原理能帮助你纵向打深一层吗?能帮助你不重不漏地横向分解出下一层的三到九个论据吗?比如,“学习好”再打深一层,应该能分解成哪几个元素?你即使明白金字塔原理,你也不一定能分解出来。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局限性:只依赖金字塔原理,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读了金字塔原理相关的书,但是并没有成为优秀的问题解决者的根本原因。

好了,既然提出问题,我忍不住就想解决它,试着把“学习好”再打深一层。一种分解方式是把“学习好”分解为:“教室学习好”“家庭学习好”“街头学习好”。我学习好,不仅在教室从老师讲课中学习,还在家从我妈骂街中学习。当然,分解方式不止一种。

同理,如何好好学习?金字塔原理也不能帮你打深一层。中国古人一种分解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指出的是,这八目是古往今来被推崇的学习方法,是真知灼见,解决了如何好好学习的问题。但是,这八目有一定线性关系,并不呈现金字塔形状。

既然金字塔原理不能从根本上帮你解决问题,什么可以?金线原理!

从在麦肯锡初步接触金字塔原理至今,我一直觉得这个原理很形象、很有用,但是一直隐约觉得有某个极其重要的东西没有被想透,这个金字塔原理被严重高估了,隐约觉得一个具体的战术技巧被高估到了战略层面。

在我写这本《金线》的过程中,我忽然意识到,是什么东西没被想透了。

第一,金线原理高于金字塔原理。 追求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是一条金闪闪的主线,这条金线上很多关键节点都呈现金字塔的样子,符合金字塔原理(但记住,并不是全部正确论断都呈现金字塔的样子)。

第二,金线原理可以独立于金字塔原理而成立,但是金字塔原理离开金线原理就不能成立。 某些极少数的天才,不知道也不理会金字塔原理,一下子拿出对于未来的伟大战略判断,符合以假设为驱动、以事实为基础、符合逻辑的金线原理,但是和金字塔原理没什么关系。而金字塔的每层之间,如果没有金线存在,就无法支撑。很多人读懂了金字塔原理,但是远远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第三,金线原理和金字塔原理不矛盾,金线原理和金字塔原理相互成就。 金线原理是不变的总体原则,金字塔原理是坚实的局部支撑。最终呈现的真知灼见常常呈现金字塔的样子,但是也可以不是。

如果做个类比,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万物呈现的是金字塔,“生、生、生”是金线。金线原理不是道,不是本体论,是生,是高于生生不息之后出现的金字塔。

我在麦肯锡工作了十年。我知道,麦肯锡的管理顾问不是政治家,不是官员,不是银行家,不是说客,不是企业家,不是士大夫,不是江湖术士,不是预言家,不是占卜师,不是巫师,不是文人。

我问我当时能见到的最老的麦肯锡合伙人:“那,我们是什么?”

“我们是问题解决者。”老麦肯锡合伙人说。

“我们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我第二问。

“是的,我们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努力的目的是,我们能为一切问题提供现阶段最佳解法。如果给我们三个月,我们搞不清楚的问题,现阶段,也没有其他人或机构可以搞清楚啦。这也是我们的信念和对我们自己的要求。”老麦肯锡合伙人说。

“我们凭什么能做到?我们依靠的是什么?”我第三问。

“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工具和方法,特别是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表达。”老麦肯锡合伙人说。

2000年,我进了麦肯锡,我被训练的第一个玩意儿是这根金线。后来证明,这也是之后诸多训练中,最宝贵、最有用的一个玩意儿。 uFe8+Kdkuq4hAP2wwDC2vjV4rNgLKRD/THMDqe47vTHUvyGjRA+iwzptMoIDXW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