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三家分晋

赵、魏、韩三家的发展

公元前403年,东周王朝摇摇欲坠,四方诸侯林立,名义上虽然共奉周威烈王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互相征伐,天子权威日渐衰退。这一年,周威烈王封了三个人为诸侯,他们都是晋国人,爵位都曾是大夫,他们的名字分别是:赵籍、魏斯、韩虔(Qián)。

这三人所属的家族,原本有一个强劲的敌人,也就是当时晋国最有权势的卿大夫家族——智氏家族。

智氏的祖先,是晋国的上卿荀首,因为有功被封在智地,后裔以智为氏。荀首的六世孙智宣子在位的时候,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但族人智果劝他说:“不如立您的庶子智宵为继承人。智瑶有五项过人之处:他长相俊美,身材高大威猛;擅长射艺,御马驾车技术娴熟;才华横溢、博采众长;能说会道,口才出众;性格刚毅果断。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天性不仁。一个人有五项过人之才,却天性不仁,会很难相处,谁受得了他?他又能听谁的建议呢?若立他为继承人,智氏家族没准会没落。”

智宣子并未采纳智果的谏言。智果为了将来不受祸事株连,于是到主管姓氏的官员太史那里,要求改氏为辅。

那时晋国世族除了智氏之外,还有赵、魏、韩三家权势强大。赵家的祖先中衍,做过商朝国君太戊(wù)的马车夫。中衍有个后裔叫蜚(Fěi)廉,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恶来,是商纣王的宠臣,后来被周国军队杀了;次子叫季胜。季胜有个后裔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马车夫,驾车技巧很好,相传他曾经载着周穆王去见了西王母,又载着周穆王率军攻打徐国,一天走了一千里,顺利攻破徐国。周穆王很高兴,就把造父封到赵城,从此造父的后裔就以赵为氏。到了周幽王时期,因为周幽王残忍无道,造父的后裔叔带跑到晋国,侍奉晋文侯,从此成了晋国的大臣。

赵氏家族在晋国一直绵延下去,势力发展很快,经常执掌晋国政权的重要部分。在这期间,晋国几家权臣不断明争暗斗,赵氏也曾经差点被灭族,但运气好,最终柳暗花明,挺了过来。赵氏一直传到赵简子这一代。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也要从中选出一个继承人,不知道谁更合适,就在竹简上写了些训诫的话,分别交给他们,对他们说:“给我好好记诵!”三年之后,再把两人叫来,考问内容。伯鲁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问他简牍在哪儿,说弄丢了。再问无恤,无恤脱口背诵,滔滔不绝;问竹简所在,当即就从袖中抽出来递上。于是赵简子果断立了无恤为继承人。

赵简子让尹铎帮自己治理晋阳城。尹铎问:“您派我去,是想搜刮晋阳百姓呢,还是想把晋阳建为您强大的后备堡垒?”赵简子说:“当然是后者。”尹铎到了晋阳,立刻重新登记户口,将晋阳的户口数少算了很多,收税自然就少了。赵简子毫不介意,对儿子说:“不要看轻了尹铎,也不要觉得晋阳远,那里也许是我们的最后保障。”

韩氏的宗主韩虔,祖先是周武王,起初就封在韩地。后来被灭,有后辈跑到晋国,侍奉曲沃武公,做了曲沃武公的马车夫,在一次重大战争中获胜,得到一块封地,这个后辈叫作韩万。韩氏经过几代发展,一直到韩厥时期,因他侍奉晋景公,奉命率兵伐齐,俘虏了齐顷公的战车和随行人员,由此被提拔为晋国正卿,谥号为韩献子。又过了几代,传到韩康子手上,正好和智瑶同时。

至于魏氏宗主魏斯,其远祖是周天子的同姓贵族毕公高。毕公高曾跟随周武王伐纣,因功被封到毕地,号称毕公。子孙很多,其中有一个后裔叫毕万,跑到晋国去谋生,侍奉晋献公。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发兵伐霍、耿、魏三个古国,毕万给晋献公当车右(同车贴身保镖)。战争胜利后,晋献公将魏地封给毕万,并将其提拔为大夫。毕万的后裔,也因此以魏作为氏。传了几代,在这期间,魏氏家族不但押对了宝,同时后裔也有才干,因此,在晋国的内部政治斗争中越来越强。到了晋顷公十二年(前514),魏献子成为晋国首席执政,又传了几代到魏驹,也就是魏桓子,和智瑶、韩康子同朝为官。这时,晋国内部剑拔弩张的时刻开始了。

贪婪骄纵的智瑶

智宣子立智瑶为嗣后,不久就死了,智瑶执政。这天,他把韩康子和魏桓子叫到家里,在蓝台设宴招待。智瑶在酒宴上戏弄韩康子,还侮辱其辅臣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劝说:“主君,您这么做,韩氏必怨恨,要小心报复啊。”智瑶说:“我不对他发难就算好了,他还敢对我动手?他没那胆子。”智国说:“不能这么说,《夏书》有云:‘一人多次犯错,招惹的怨恨岂能让他随便看到?要趁祸乱未萌就掐灭才是正经。’君子在小事上谨慎,就不会有大患。您一次宴会,就把人家君臣都侮辱了,还不做好防备,未免太骄纵了。蚊子、蚂蚁、蜜蜂、蝎子等都能害人,何况一个大家族的主君和辅臣。”

智瑶不听,反而得寸进尺,派人通知韩康子,要对方献上一些土地城邑。韩康子自然不想给,段规说:“智瑶仗势欺人惯了,不给就会来打。我们又打不过。不如听他的,他得了城邑,一定更加目中无人,向其他家族伸手。那些家族不给,战争就会爆发,我们坐观成败,就可以报仇了。”韩康子当即派人去见智瑶,献上一座万户人口的大城。

智瑶从韩康子处得了便宜,大喜过望,又派人去见魏桓子,要求献地。魏桓子拒绝,其辅臣任章说:“为何不给?”魏桓子说:“毫无献地的理由啊。”任章说:“正因为毫无理由来索取,其他家族才会恐惧。我们给他地,他肯定更加骄傲,一骄傲就轻敌。而其他家族因为恐惧就会秘密联合,智瑶命不久矣。《周书》说得好:‘想打败他,就要暂时帮助他;想夺取他的东西,就要暂时给他点东西。’主君,给他吧,让他骄傲,我们暗暗联合他的敌人,否则会首先遭他攻击。”魏桓子说:“有道理。”他便派人送给智瑶一座万户的大邑。

三家联合杀智瑶

智瑶得到魏桓子的土地后自然更加骄傲,自以为无求不应,又派人去见赵襄子(即前文中的无恤),要求对方献出蔡和皋狼两处城邑。赵襄子很硬气,坚决不给。智瑶大怒,要求韩、魏两家跟随自己进攻赵襄子。赵襄子知道不敌,想逃走,问臣下:“去哪儿比较好?”有人说:“您的长子所驻扎的城邑比较近,而且城墙很厚实坚固。”赵襄子说:“强迫百姓修筑那么坚实的城墙,想死守住它,百姓中有谁真的会出力帮我们?”又有人提议:“那就去邯郸,邯郸的仓库比较充盈。”赵襄子说:“榨干百姓的血汗,以充实府库,又想进一步逼着人家为我们卖命,谁会这么愚蠢?还是去晋阳吧,那是祖先交给我的,尹铎又以仁爱对待那里的百姓,老百姓一定拥护我。”当即奔往晋阳。

智瑶带着韩、魏的兵马很快赶来了,将晋阳团团围住,并引河水灌之。城墙没有被水浸到的地方只有六尺高了,百姓家的灶台都遭淹没,蛤蟆乱跳。智瑶坐在主将的兵车上,魏桓子亲自驾车,韩康子做车右,持矛护卫。智瑶洋洋得意,说:“我今天才知道,仅仅是水就可以灭亡一个国家。”魏桓子用手肘顶了顶韩康子,韩康子会意,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趾,两人都知道,这意味着智瑶不久就可以如法炮制,引汾水灌魏氏的安邑城,引绛水淹韩氏的平阳城。唇亡齿寒,是联合起来对付智瑶的时候了。

01

智氏家族

智瑶的家臣絺疵(Chī Cī)劝谏:“韩、魏一定会反。”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絺疵说:“很简单,您让韩、魏两家带兵跟您攻赵,赵亡,下一个就轮到他们。您和他们约好,灭赵后三分其地,如今水灌晋阳,城内已经没吃的了,赵氏眼看就要崩溃,他们两人却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很忧愁,这不是想反是什么?”

第二天,智瑶把絺疵的话告诉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发誓:“没有的事,一定是坏人想帮赵氏游说,使您对我们产生怀疑,而放过赵氏。您想,赵氏眼看要亡,土地唾手可得,这现成的利益我们不要,反而去干反叛您这种危险重重的大事,我们难道傻啊?”两人走后,絺疵又求见:“主君,您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他们呢?”智瑶说:“你怎么知道?”絺疵说:“我看见他们看到我,眼光躲躲闪闪,明显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把戏。”

智瑶说:“你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别再说了。”絺疵知道智瑶要倒霉,怕连累自己,请求出使齐国躲避。

赵襄子也知道韩、魏可以说动,派宠臣张孟谈偷偷出城,拜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唇亡齿寒,两位主君很清楚,智瑶灭了我们赵氏,下一个就是你们。”两人说:“我们也知道,想联合干点大事,但又怕走漏风声。”张孟谈说:“我是最不可能出卖你们的。”于是约定好举事日期。赵襄子派人趁着黑夜,杀死了守卫堤坝的官吏,掘开水坝,倒灌智瑶的军队。韩、魏也同时行动,形成夹攻,大破智瑶军,擒杀智瑶。智瑶一死,三族皆灭。只有智果家族因为早早改为辅氏,幸免于难。

【读史点评】

司马光说:智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才华压倒了德行。才华和德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世俗之人无法分辨,常常通称之为贤良,这就会导致悲剧。聪明刚毅叫作才华,正直温和叫作德行。才华是德行的资本,而德行是才华的指挥。就像云梦产的竹子,是造箭的好材料,但如果不修治,不装上羽翎,就射不远。棠溪产的铁矿,是天下最好的,但如果不冶炼,不打磨,也做不出好兵器。所以才华、德行俱备,可谓圣人;才华、德行都无,则为愚人;德行胜过才华,可称君子;才华胜过德行,则为小人。选拔人才,找不到圣人,用君子也好;君子也没有,宁可用愚人,也不要用小人。为什么?小人有才华,作恶的花样更多,祸害更大。所以自古以来,那些乱臣贼子,都是才多而德不足的。假使智宣子懂得才德之分,就不会立智瑶为嗣,又何至于破国亡家?

司马光这番话,有一定道理,不过还不全面。智瑶的灭亡,不在于巧取豪夺,而在于不加防备,这其实和才华沾不上边,而是完完全全因为愚蠢。韩、魏的成功,不在于开始的忍让,而在于智瑶的刚愎自用。如果智瑶能够像后来的强秦一样,虽然对六国不停索取,却同时使用谋士、间谍和刺客对六国进行分化打击,他也许就能笑到最后。智瑶的作为,有点像后来的项羽,但也许智瑶这类故事的细节,都是谋士们虚构出来,作为劝谏君主的学习教材用的,否则不可能那么相似。当然,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也许蠢人就是一遍遍重复蠢人必犯的错误,也未可知。

三家分晋

话说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和财产之后,三家势力陡增,他们各自的土地,比当时一般的诸侯国土地都广。

赵襄子因为父亲立了他为继承人,而没有立哥哥伯鲁,他有点过意不去,把伯鲁的儿子封到代地为独立的国君。这位代君早死,留下一个儿子叫赵浣。赵襄子又把赵浣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赵襄子的弟弟赵桓子不服,在襄子死后,驱逐了赵浣,自立为君。不过他也不顺,刚即位一年就死了。赵氏族人商议:“还是应该听从襄主君的遗愿,立赵浣为君。”于是杀了赵桓子的继承人,把赵浣请回来。赵浣死后,儿子赵籍即位,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正式建国,称赵烈侯,将赵浣也追加了一级,称为赵献侯。

魏氏则自魏桓子传到孙子魏斯,韩氏自韩康子传到孙子韩虔,和赵籍一起被封为诸侯,分别称为魏文侯和韩景侯。三家被立为诸侯后,晋国名义上还在,又过了二十七年,也就是晋静公二年(前376),三家终于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废晋静公为庶人,把晋国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晋国正式灭亡。

晋国自开国以来,大概因为地理位置不错,加上历代君主都比较贤明,一直蓬勃发展。它东征西讨,灭了很多小国,国土不断扩张,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而且持续了两百年之久。虽然南方有楚国和它争雄,但大部分时间里,楚国都被它压制。在当时,它属于最强的超级大国。但晋国内部也有问题,卿大夫家族轮流执政,关系好的时候比较团结,对外开疆拓土;坏的时候,内部明争暗斗。在两百年间,晋国虽然不断扩张,同时也君权旁落,卿大夫曾弑杀了晋灵公、晋厉公;卿大夫家族之间的内部斗争,则是势力最大的智氏先联合魏、赵、韩三家灭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其土地和财产,接着魏、赵、韩三家又联合起来,灭了智氏。晋国国君直接掌控的土地面积急剧缩水,只剩下几个城池,反而要去朝见三家,晋国名存实亡。

俗话说,实力决定一切。魏、赵、韩三家主君本来只是晋国的卿大夫,到了国外,面见其他弱小的诸侯国君,礼仪上要低人一等。但既然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诸侯国,他们怎么肯在礼仪上屈居人下?在接下来的一段岁月中,他们开始东征西讨,在列国间展示风采。周威烈王眼见这三位晋国卿大夫咄咄逼人的态势,知道礼崩乐坏,无法挽回,只能顺水推舟,违心祝贺,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

【读史点评】

司马光说,君臣之间,最重要的是以礼维持;有了礼,臣就不敢弑君,大夫就不敢篡位。周天子虽然国势衰微,但序列应该永远在诸侯之上,除非他像桀、纣那么残暴。世间万事万物,都必须用礼来裁断,才上下井然有序。孔子说过:“只有名与器(权位)不可以借人。”大臣有功,可以给城池、金帛之类的厚赏,但绝不可让他有名分上的僭越,否则国将不国,老百姓也必然承担混乱的后果。可惜周朝自幽王、厉王之后,纲纪败坏,诸侯不像诸侯,大夫不像大夫,以下凌上成了常事,礼的规矩被破坏了七八成,但还勉勉强强能够维持名分不乱。晋文公当年对周朝有大功,请求天子赐予享用王者葬礼的特权,被周襄王拒绝,晋文公也只好悻悻而归,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各国权臣弑君者虽多,却不敢公然篡位,也是这个原因。但现在晋国三位大夫悍然蔑视晋君,三分国土,周威烈王不能讨伐,倒也罢了,竟然还封之为诸侯,简直是自乱纲常。这说明礼仪完全崩溃,天下正式进入丛林社会了,从此世间拳头大的说了算,这是多么悲哀啊! s5DqR4IxzoD9V+Z5Ew4YaAMzdSaxXYjlMa7j8Bk87pY8QS3meZjk9LrA1A3i2t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