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维持低内耗,需要什么思维工具

人越长大,身份越多,关系越交叉,主动或被动的加法越做越多,只能倒逼自己一遍遍做优先级排序,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被人际纠葛和情感困扰这类泡沫挤占。

在我心里有一个公式:内耗=纠结+拧巴+想太多+想不开+玻璃心+不甘心+负面情绪+钻牛角尖……

等式右边的任何一个因素被我识别到,会触发我匹配四个常用表格,让我对号入座,维持低内耗。

第一个表: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时尚主编敬静曾说:“不要为宏观命题而困扰。”其实,这个认知我也有,但是她举的例子,结结实实地启发了我一把。

她说,女人不要问自己“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这类涉及价值观的重大问题,这种问题几乎与具体生活无关。

如果面对孩子发烧但我们要出差的两难选择,可以在脑海中画出表格:孩子发烧分为三档,一是发烧到昏厥,二是正常发烧感冒,三是只有一点发烧。出差也分为三档,一是非常重要的差,二是正常的差,三是可出可不出的差。

当这几种情况摆在面前,就容易判断了,最糟的就是两个第一种情况同时发生,那更不可能纠结,孩子生命重要。

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定要去做一个时间点里,你认为最重要的具体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具体的事情,等到具体的事情出现时,再做分析,可以事先搭建框架,但是框架梳理好、搭建好,摆在那里,不要多管,不要渲染自己的难处,不要让自己提前焦虑,不要为宏观事情提前发愁,生活很复杂,随具体情况而变。

第二个表:引入概率,别想太多。

我曾经参加工作上的一个业务研讨会,某位专家分析风险时,我看到他的PPT(演示文稿)上出现了一张表格。

他给风险评级的方法,兼顾事件严重性和可能性,这类思考方法,对我工作上有帮助,在工作外也有益处。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发生频率分为经常出现、偶尔出现、极少出现,事情的影响分为灾难级别、困难级别、轻微级别。

很多人经常存在想太多、想太糟的情况。

之前我因为没人带娃崩溃过,求助同事,同事说请个育婴嫂,我说不放心只有育婴嫂和孩子单独在家。同事说,涉及孩子,常会关心则乱,但社会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就说明罕见。于是我把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觉得风险并不高。

我找了熟人用过觉得放心的阿姨,知根知底,这位阿姨把熟人家的老大带到3岁,老二出生后又继续带,再加上我的严格考察,在家安装摄像头,那个阶段,有位专业有爱的育婴嫂帮助我,得心应手多了。

很多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如果一直在弊里钻牛角尖,甚至当作已发生,会让自己身心备受摧残。风险评级表就大有所为,它会提醒你,哪怕你把一件事想象得非常严重,但紧随其后的是,结合事情发生的频率来看。

第三个表:要做加法,必做减法。

有一天听到樊登老师说,人之所以会患得患失,就是觉得人生存在一个最优解,但是以他的经历来讲,他觉得与其纠结什么是最优解,不如做好当下该做好的事。

但我觉得自己不具备这样的大智慧,如果有两个都想做的事,我不会逼自己选择其一,而会两个都要。

一是自信于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中学时已经边上学边写小说;二是不自信于自己的运气,学生时代的选择题,四个选项,排除掉两个错误选项,在剩下的两个可能选项中,我基本都蒙不对。

所以我更青睐做加法,列出要增加的事项,也必须明确要删减的事项。

初中时写小说,导致成绩退步,父母希望我专心学习,我跟父母谈判,如果我要继续写小说,成绩要保证在多少名之内?父母说前十名,然后我就两手都抓,确实有点累,但哪头都不想放弃。

我就琢磨哪些事情是可以减掉的,于是减少和不太喜欢的同学相处,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初一初二,我维持着成绩在前十名内写小说的习惯,直到备战中考,这让我的青春没留遗憾,成绩不错,写得尽兴,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精力耗泄。

毕业后,等工作上手,又捡起写作,直到把写作变成我的另一个小事业。我始终觉得,人不可能做2份工作,最多就是1.5份。差额0.5,就是在2份所谓工作中节能降耗。

我现在上班赶紧把任务完成得漂亮,下班后完全不会困扰于同事关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事”上,而不是“情”上,业务精通、沟通专业就好,不对晋升抱有什么执念。

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后来又因为利益分配产生隔阂,最后关系闹僵,友谊破碎让我伤心,还让我一度产生“以后不要和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的念头。

现在我在工作中不会代入过多情感,仿佛一个处理工作和困难的机器。写作大大稀释了我只能在单一赛道里竞争的局面,让我豁然开朗之下,反而更欣赏同事,与同事关系更好。

现在好像终于到了运气好不好,也不太影响我人生大盘的地步。 人越长大,身份越多,关系越交叉,主动或被动的加法越做越多,只能倒逼自己一遍遍做优先级排序,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被人际纠葛和情感困扰这类泡沫挤占。

我不是超人,不能身兼数职,无法三头六臂,只能做重要的或喜欢的或有价值的事,其他的要么外包,要么放弃。有时候,把自己当成容器来看待,事项不能无限填充于自身,还要休息、娱乐,和家人相处。

第四个表:课题分离,分清界限。

课题分离理论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要分清楚这是谁的责任,谁的课题,自己做好自己的课题即可,别人的课题就不劳自己费心了。

举个例子,写了一篇文章,想发到网上,看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又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发还是不发?借给别人一笔钱,自己需要用钱时,想催别人还,又觉得不好意思,催还是不催?

学会课题分离,分清界限后,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内耗。

符合网络公约就可以发表文章,真诚地把文章写到目前能力和认知的上限,这是自己的课题;至于别人的文章写得怎样,网友如何评价,这是对方的课题。

欠债还钱,有借有还,你需不需要这笔钱,你要拿钱做什么事,怎么催别人还钱,是你的课题,至于对方还不还,有什么难处,不能按时还怎么办,这是别人的课题。

如果我因害怕被拒绝、被评价而举棋不定、备受煎熬、思前想后,纯属我企图干涉别人的“课题”的咎由自取。

遇到事情,不随意干涉他人课题,这属于“关我什么事”的事,也不被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属于“关别人什么事”的事。有人在网络新闻里,一旦当事人没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感觉都能把自己气出个好歹来,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约个网约车,车里重低音歌曲让自己心脏不舒服都不好意思跟司机好好说一声。课题分析很重要,尽管很多事情很难分离,但有了这个意识就是轻盈人生的开始。

我对别人只有微弱的影响力,没有处决权,我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能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这些都是我的人生课题;别人怎么说我,怎么看我,怎么对我,是别人的课题。我有做自己的权利,也有被拒绝的可能和被讨厌的勇气。

这四个表格凝结了四个降低内耗的思维, 让自己遇到具体事情再具体分析,引入概率避免想太多,根据优先级做了加法就要做减法,学会课题分离,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 这样做,减少了我八成以上的内耗,把人生调为飒爽模式。 lslOXWet4QUwcLIcJyoc22QcfGApWB4XFYQtB9DisjMiCoNIP79f9pYRV0OIbUY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