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日常语言中,“焦虑”一词的运用随处可见。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在我们所经历、所惧怕的各类事件中,它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某些人眼里,它是一剂浓烈的兴奋剂,有益身心,且对我们行为、思维及创意的形成必不可少;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或是不同场合下,却恰恰相反,它表达了约束的含义,使人麻痹,造成了人们主观上的痛苦,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无法频频承受此番痛苦滋味。如何划分焦虑正常与不正常的标准,当前的学者持有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然而,大多数观点倾向于认为,人在面临困境时,其身体机能或思维无法保持良好状态;当事件远远超出个人承受能力时,我们的状况就已不属于正常、合乎情理的焦虑了,我们只能这样解释。所以,“焦虑”的普通含义无非是诸多更具情节性的行为表现以及本质不同于往常的表现同时存在于个体身上。焦虑往往与复杂的生理特征为伴,辅以不合时宜的行为。某些人甚至会因真正的惧怕而苦不堪言。所有这些迹象都在提醒人们:如此表现的人就需要提供特殊帮助了,而绝非只是界定是否还在普遍意义的焦虑范围内。这些困惑具备极端的特点,有时会表现得很激烈,它们会造成个人巨大的痛苦,使个体在面对一群人时内心也会产生孤独感。

什么样的人接触陌生人时不会感觉不适,也不会觉得难以将他视为真理的思想传达给周围的人,甚至能做到在一群专心听讲或漫不经心的人面前仍然坚持他内心的想法和行为?有时我们诚惶诚恐地活着,我们惧怕面对陌生人,尤其是要采取主动的时候。总体来说,这种惧怕是合情合理的,可是如果面对陌生人时会有害怕的感觉,它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干扰作用、抑制心理,甚而在某些情况下,变成了恐惧症,也就是说几乎经常回避某些社交场合,此种抑制心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及社交关系。

然而,心理学家、医生及精神病专家不是最近才开始对社交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感兴趣的。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胆怯心理,而当时研究这种心理的人群主要是教育家、社会学家和为数不多的心理学家。很多人(某些调查中提及有高达30%的人群)都对胆怯深有体会,人们不认同它本身就是病态表现。同样,长期焦虑症的短期表现——惧怕,会出现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其本质并非病态表现,因为它的后果不会造成人的“瘫痪”。然而,事与愿违,惧怕也向社交恐惧症进军,这种社交焦虑症的表现形式让人备感无力。可惜,现代人未能深切察觉,包括医生和心理学家。

社交关系里的抑制行为伴有心理和生理表现,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回避行为及其在社交中所产生的后果。有的人说社交恐惧症是新生事物。其实,早在1846年,卡斯佩尔(Casper)就曾写过一名年轻医生的传记文章,他在文中写道:这名年轻人10岁时就会为一些想法而纠结;13岁时,他会害怕脸红;到了16岁时,他有了自杀的念头。几年以后,他真的自杀身亡。目前,我们知道这种社交焦虑症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为:在某个特定时期频繁地发作于1.8%~ 3.5%的人群中,而将近6%~8%的人会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强烈地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痛苦。据报道,青少年患有社交焦虑症的比例极高。某些人在恐惧症发作时痛苦不堪,而另一些人则在青少年阶段的开始时期有一个新的开端,如同新的社交互动突然出现,而新的社会角色只会激活迄今为止还未释放出的极度脆弱心理。头脑中闪现焦虑表现也是合乎情理的,它们极有可能在某些孩子的行为中突然出现,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促使孩子做出拒绝或逃课的行为,这些表现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害怕老师,也因为害怕同学。

诸如此类的焦虑表现及恐惧行为并非只是人类的专属特性,某些动物生态学专家也会将这种行为同某些动物的行为进行比较。较为明显的情况是,人类会回避强势方的目光。

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坚持不懈地评估可能引起社交恐惧症的因素,他们发现家庭原因也有可能引发社交恐惧症及自闭症的极度严重症状。其实,我们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家庭成员身上,并未寻找到特别的恐惧症状(如当众发言时产生的惧怕),但他们所承受的痛苦要比那些丧失活动能力或是有自闭症的患者家人要多得多,因为后者才是人们普遍定义中的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会出现在年龄不大的人身上,可能是因为他无力抵挡恐惧症的性格特点,这里主要说的是面对新生事物或陌生环境时体现出来的抑制行为。这些性格特点本身不是疾病的诱因,但依照最新论断来看,它们标志着人的某种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性扎根于一些人身上,当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社交恐惧症也随之而来。不同的父母、情绪、社会,以及不同的教育程度,都有可能成为社交恐惧症的诱因。它们可以让人的性格充分流露,让他适应环境,消除他的恐惧;但也可能促使人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它们让人越来越害怕,然后到了成年后就可能会表现为恐惧症。研究者对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做过研究,发现这些人极可能衍生抑郁症,若再加上时常酗酒,就会让抑郁症越来越严重。我们在有社交障碍的人身上发现很确凿的一点就是他们的不适,这是由恐惧症的表现而慢慢形成的,他们难以向他人,尤其是向医生或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的障碍。特别是当社交恐惧症提前发作的时候,他们很难去主动寻求帮助;这难道不是他们个性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吗?何况,他们明确地表示:谈论他们难以逾越的社交障碍是一种耻辱。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和帕特里克·莱热隆所写的这本书极具质量与可读性,他们借助多个具体案例,结合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思考,描述了长久以来不计其数的人们难以言喻的痛苦。他们以一贯的教学原则及专业态度,为不同人群提供帮助,这也为他们积累了临床上真实而有效的资源,这正是他们目前身体力行的事情。

让-皮埃尔·莱皮纳
巴黎丹尼斯-狄德罗大学精神病学教授 Yed9UlFY5pH2yhm/PWMsqvypqz3VQ76dh7/svGiVU0COWaP28eho5ZuEMZBX2S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