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方文明的非二元论宇宙

但是在东方,情况截然不同。甚至在保留了希腊诸神(尽管用了新名字)的罗马帝国诞生之前,南亚哲学派的某个主要分支的思想已被编纂在《薄伽梵歌》( Bhagavad Gita )和《吠陀经》( Vedas )等文献中,其中提到的对现实世界的描绘模型很快就以“吠檀多”(Advaita Vedānta)之名为人所知,而这个模型与西方人的世界观存在着惊人的差异。

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吠檀多也认为宇宙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被称为婆罗门(Brahmin)。但与希腊人不同的是,这个“一”包含了神圣,以及每个人个体的自我意识。它坚持认为,所有二分法或分离的表象仅仅是幻象,就像一根绳子被误认为是条蛇一样。吠檀多还将这个“一”描述为诞生和死亡,意识、存在感和幸福是其中的根本体验。

此外,吠檀多教士断言,生活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对神的安抚的盲从,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奉献,甚至也不是对来世的关心,而仅仅是全面把握现实世界的觉悟。后来,深受吠檀多派影响的宗教流派,如佛教(Buddhism)和耆那教(Jainism),都保留了这些基本教义。如今,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仍然从根本上可分为两大基本阵营:西方派和东方派,前者是二元论的,后者是非二元论的,这种划分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

东方的一些宗教认为,某些人在经过长时间的教化后,可以定期享受“豁然开朗”的体验。当他们猛然清醒时,他们发现了真理,就会进入一种狂喜状态,从而获得自由感。

19世纪末,一些有影响力且善于表达的印度行者到西方访问,如尤迦南达(Paramahansa Yogananda)、斯瓦米·维威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等,受此鼓动,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东方宗教热潮。最近的狄巴克·乔布拉(Deepak Chopra)同样也在美国广受欢迎。

20世纪40年代,尤迦南达通过其畅销书《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Autobiography of a Yogi ),试图借科学之名证明东方宇宙观的正确性。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努力听上去有些哗众取宠的意味,科学论证本不应这样吸人眼球,他们可能只会说服那些已经“在船上”的人。

但探索本身是高尚的。如果一个人在寻求关于真实、人的本质或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方面的知识时,并没有精神的召唤,那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他只要求基于事实的证据,又会怎样?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能够仅仅依靠科学便得以彻底解决吗?

这就是我们的“六万四千美元问题” ,也是我们探索之旅的真正起点。 6E6Y6nvlGjyWYoDJFLDw8ReV9b60M4UgpGNklbGg4c6mWnJfIKc8TY3unoNUru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