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经过五年编纂,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立法程序,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实施,开启了我国民法的法典化时代。作为亲自参与民法典编纂的立法专家委员,我见证了《民法典》诞生的每一个脚印,看到了《民法典》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形成过程,也体验到了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热情和渴求。

《民法典》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部分,是人格权编。《民法典》人格权编也就是中国的人格权法,凝聚了中国民法的立法者、理论研究者和司法实践者的数十年心血,涵括着数十年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负载着十几亿人对人格尊严、人格自由、人格平等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实现了我国人格权确认和保护规范的法典化。回首人格权立法中国经验创立和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我们能够看到社会文明的进步,看到国家法治的进展,看到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光辉未来。相信“保护人民人格权”这一主题,不仅保障了《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成功,而且能够继续保障人民的人格尊严获得更好的尊重,人格权得到更好、更全面的保护。

《民法典》人格权编虽然只有51个条文,但是,其内容和理论博大精深。进入20世纪以来,在民法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与人最密切相关的部分,就是人格权法。自从《民法通则》创立了人格权立法的中国经验,中国的人格权立法和人格权保护就赶上了世界潮流,并且有所超越,形成风格独具、特色鲜明、能够独领风骚的人格权法。在编纂《民法典》的五年中,就是这共51个条文的人格权编,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和交锋,最终被立法所接受、被人民所接受。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我体验到法律进步之于人民、之于国家的重要价值,并庆幸《民法典》选择并创设了人格权编,使人格权的确认和保护规范得以法典化,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的人格尊严和人格权。

作为人格权立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有责任把我国人格权法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用法学学理的语言表达出来,将人格权编的51个条文蕴含的深刻理论、规则要点揭示出来,不仅要使司法官员准确掌握,更要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中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和人格权的法律武器,因而就有了这部《中国人格权法研究》的问世。

人格权法的法理和实践经验蕴含丰富,即使我尽亲自参加立法的经历,以四十年的研究积累和百万余字的篇幅,也很难将其阐释完整、准确,只能尽我所能,勾画我国人格权法的概况和基础。今后还要继续研究,不断补充,使我国人格权法的法理不断完善,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民人格权的保护越来越好。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的各位编辑对本书的精心编辑和加工。

对于本书表达中的不足和不当,敬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杨立新
2022年8月28日·北京世纪城 MOLxsTJ2zu+zgGfVfW7K0ozpDCvdewe0p45ldRvleQ5VSK1uO70o6vZoc8Z/10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