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客户销售中的“道”与“术”

由于大客户销售的这些特点,有两方面关键的技能是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

一个是“术”,指的是如何把控一次拜访。从流程上来看,包括拜访前、拜访中和拜访后三个阶段,拜访前需要做的是访前准备(设计目标和信任手段,准备信息清单、提问清单,等等)和约访;拜访中需要做的是增强好感、收集信息、挖掘需求、呈现方案、建立优势、树立标准、提出要求;拜访后要做的是总结和跟进。

另一个是“道”,指的是如何把控一个项目的能力,包括为本次项目设置目标、分析决策结构、建立销售路径、引导需求、提出价值主张、设置竞争壁垒等等。

“道”是策略,通过策略分析,要保证的是销售人员在正确的时间,约见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术”是战术,是在见到了正确的人之后,如何通过高超的战斗技巧,让这个人接受和信任。“术”是在“道”的指挥下展开的,先见谁、后见谁、不见谁,见了以后谈什么,谈完了需要对方做什么,都需要在“道”的谋划下去执行,而不是靠着自己的口才去打遭遇战。在TO B销售中,搞定一个人不能保证成单,如果你从第一步的谋划就错了,高超的“术”也无能为力,甚至你会发现,某些人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搞不定,这是“道”的问题,而不是“术”的问题。

案例

吴佳是一家培训公司的销售,他和X公司人事部主管培训的徐经理在一次展会上认识之后,聊得不错。徐经理对吴佳介绍的两门课有兴趣,也正好有预算,按照徐经理的要求,吴佳做了培训方案和报价。几周之后,徐经理告诉吴佳,老板很重视这事,项目的范围会扩大,覆盖的人数和场次都有增加,要选择的课程也不只两门了,吴佳很高兴,重新做了方案提交。沟通中,徐经理提到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也推荐了一家供应商,不过他更看好吴佳。在等待这个项目决策的同时,徐经理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和吴佳签了一个小的培训单子,老师讲得很精彩,参训人员都非常满意,徐经理也很高兴。一切都很正常,看来只要X公司的内部流程走完,签下这单只是时间问题。又过了几周,徐经理那里传来消息,老板拍板,选择了另一家供应商,人事部这边也没办法,很遗憾。

事后,吴佳得知,那家竞争对手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达成了一致,把这个项目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销售管理体系的重建,而不是上几门课这么简单,并且通过业务部门找到了老板,将这个项目作为今后三年业务推动的有效手段,打动了老板。

以上这种输单场景,在大客户销售领域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可以列举以下几种情况:

客户已经做过两轮产品考察了,居然又取消了本年度的采购计划,销售预测出了巨大缺口。

明明每天和你吃吃喝喝关系挺好,开会讨论时居然摆出一副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帮你说话。

拿到的标书一看就是比照着对手的参数来写的,就算把价格放到底,也难有机会。

你已经无数次强调自己的价值了,客户还是只跟你谈价格。

你已经搞定了使用部门出了技术标准,采购权限突然上收到集采部门,你的支持者没有话语权了。

机器终于顺顺当当进场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售后服务出了问题,紧跟其后的更大规模的招标中,被客户全面封杀。

项目已经基本实施完成了,可是客户就是各种挑毛病不验收,款项就是迟迟不到位。

…………

这些都是大客户销售人员每天在经历的痛,而这些痛,都是靠“术”无法解决的。当然,“术”在销售当中也很重要,谋划得很清楚而见人单挑的本事不行,也无法拿下单子,但是相对来说,“道”上的盲区对一张单子来说更为致命,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如果以战争来打比方,“术”决定的是一次战斗的胜负,“道”决定的是一场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

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量的销售培训课程和书籍,讨论的都是“术”的问题,或者硬性装载了一两个组织结构分析的模块,大量的篇幅还是在讲“术”,而没有讲清楚对一张单子的谋划究竟应该怎么做。

这本书讲的是“道”,不涉及具体的拜访技巧,书名叫“谋攻”,“谋”在“攻”之前,先“谋”而后“攻”。“谋”意味着要谋三个方面:人,即决策结构;事,即业务价值;流程,即游戏规则。我们将在第二章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讲这三个方面。在这一节里,我们先用孙子兵法里的几句话来对“道”加以描述。

第一句是“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句话说的是古时拉开战斗序幕之前,君主在宗庙里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大战还没开始,就已“庙算”周密,充分估量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取得胜利;拉开战斗序幕之前,没能进行周密“庙算”,很少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开战之后就往往会失败,更何况开战之前无“庙算”呢!

大客户销售过程中,接触客户前的准备,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对需求的挖掘,提交方案前对标准的认识、影响和匹配,以及在成单后对客户疑虑和关系的管理,都需要“庙算”,而不是打无准备之战。

第二句是耳熟能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里面的“知己”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知道自己的销售目标,说得清楚点是“这一次销售当中希望卖给客户的具体的产品/服务”,目标不同将导致后续的销售手法和竞争局势不同,如果发现自己的销售目标和客户不匹配,就该调整;二是知道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三是知道自己的推进流程和节点。

“知彼”同样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客户的采购流程和关键节点,以此来判断自己身处何处;二是客户关于此项目的决策结构及成员的关注点(即前面说的人和事);三是客户对参与竞争的各家供应商的看法,或者说是各竞争对手的行为对客户的影响。

第三句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指的是能够取胜的军队往往在投入战斗之前,已经做了深入的分析,有了如何取胜的策略。而吃败仗的军队往往是不管能不能胜,先打了再说。在大客户销售当中,第二名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举个例子,一个项目经过三轮筛选,八进四,四进二,二进一,最大的赢家是最后拿下项目的那个“一”,最惨的是一直陪跑到最后的那一家。 ZKpgS9I8B1I3Bwp7aCLERfTOk0pivteTzOLkqKVxYYjPFKpfAFD6LNLMEiNSd/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