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本阶段,虽然已经基本确定了供应商,但在双方签署正式采购合同之前,客户心里总免不了忐忑,担心可能的风险和供应商的可靠性。双方签署正式采购合同是这个阶段的显著标志。
在这个阶段,客户关注的是风险和成本。由于此时已经进入采购末期,一旦签署了正式合同,供应商几乎不可更改了。由于大订单采购责任重大,客户会对潜在风险和可能的问题进行再次评估,同时,还要评估即将合作的销售方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客户会对销售方提出新的质疑,表示自己对于项目还有一些不放心的地方,但是比较有趣的是,由于在此之前已经对方案做过全面细致的评估了,此时客户提出的问题在销售看来,绝大多数都是已经讨论过的,或者是这个项目本身无法避免的(例如,一个新系统的上线几乎都会遇到员工的排斥),有时甚至是难以接受的(比如提出很苛刻的成交条件)。究其原因,在于客户此时提出的很多有关风险的顾虑是出于情绪而非逻辑,是人们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的正常反应,提出低价也无非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希望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成交来尽量减少风险。
进入解决疑虑阶段后,大局基本已定,销售方已经知道自己是否中选。但是,即便如此,这也并非板上钉钉的最终结局。对于中选方的销售人员来说,他们可能会忽视客户的疑虑,试图施加压力(如降价)来推动最终成交。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反而进一步强化客户的疑虑,导致客户推迟最终的采购,甚至将已经出局的供应商召回,重新进行评估。
因此,中选方的销售人员首先需要调整心态,从客户的表现中发现疑虑,只是销售人员往往掉以轻心或急于求成,故意忽视疑虑。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丢单的后果通常只是失去了一个订单或一个客户,虽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会有影响,但影响通常不大(毕竟,能一战定生死的超级大单不会经常遇到),而对于采购者来说,一单采购的失败对其职业生涯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产生疑虑也是正常的,销售人员无须回避。顺便说一句,“挑货的才是买货的”这句话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是对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客户只有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供应商面前才会表现出担心、挑剔甚至吹毛求疵,他们不会在已经落选的供应商身上浪费时间。
客户真正寻找的是共鸣和保证,销售人员应该通过频繁交流加强与客户的情感联系和个人认同,对客户的担心表示出理解,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高层互访强化承诺。一句话,销售人员需要去除客户心里那种欲言又止的不安,夯实双方的情感。
而对于落选方来说,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绝地翻盘的精彩例子还是有的。销售人员需要设法制造和扩大客户的疑虑,让客户对基本选定的供应商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如果销售人员确实回天乏力,那就愿赌服输,切忌激怒客户,应该与客户保持联系,留下好印象,期待在下次采购中打个翻身仗。